鞏固脫貧成效,全國脫貧縣最多的雲南這麼干

臨近年關,從烏蒙山區到滇西片區,依然活躍著駐村幫扶干部忙碌的身影。哪怕風雪交加,他們仍堅持走村入戶,了解脫貧群眾的生活近況,為群眾新年發展謀路子。

1月19日拍攝的雲南省會澤縣城搬遷安置點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榮山 攝)

作為全國脫貧縣數量最多的省份,雲南打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戰役,通過完善監測機制、強化兜底保障、促進產業就業,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完善監測機制

夜幕降臨,在元謀縣黃瓜園鎮中班興村,脫貧戶李有高家裡迎來幾名村干部。

雲南省元謀縣幫扶干部在走訪脫貧群眾(1月12日攝)。新華社發

“一年過去了,去年收入怎麼樣?”村支書何瓊燕問道。

“馬馬虎虎,比起以前要好一些。”李有高一項一項算了起來,他女兒去年考上教師崗位,有了穩定收入﹔地裡種的兩畝番茄收入不錯﹔他有空還在附近打打零工,家庭收入逐漸增加。

得知李有高兒子讀大學靠助學貸款維持,何瓊燕鼓勵他好好學習,她將向上級報告以爭取愛心企業幫扶。

這是雲南常態化開展脫貧戶走訪排查的一個縮影。據雲南省鄉村振興局介紹,雲南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組織駐村隊員、鄉村干部、行業部門開展常態化、網格化監測,確保監測對象“應納盡納”。

截至2022年1月1日,雲南已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共85.3萬人納入防返貧監測對象,以戶為單位實施“一戶一策”精准幫扶,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消除返貧風險。

除了主動排查走訪,基於智能手機的雲南“政府救助平台”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雲南省鄉村振興局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府救助平台”,擴大了監測范圍,提升了監測的敏銳性。該平台涉及民政救助、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飲水安全、就業服務等內容,已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全覆蓋。

截至2022年1月9日,雲南“政府救助平台”訪問量達565.49萬人次,收到群眾申請16.98萬件,已辦結15.63萬件。

強化兜底保障

兒子在家待業、丈夫因病去世,祥雲縣東山彝族鄉干海村的村民熊梅花去年連遭打擊,生活陷入困境。

在村干部幫助下,熊梅花在雲南“政府救助平台”申請了民政部門臨時救助。16天后,急需用錢的熊梅花領到5000元的臨時救助金。

東山鄉政府民政辦主任包廣希說,過去他們每個月收集一次救助資料,由工作人員送至縣民政局審核,辦理時間跨度較長,現在線上實時辦理,解決了辦理時效性問題。

2021年,雲南省民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共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14.74億元。

在救助政策之外,部分脫貧縣還探索公益保險、社會捐助等辦法,進一步織牢織密兜底保障網。

雲南省民政廳介紹,截至2021年底,雲南已將136.72萬脫貧人口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范圍。新的一年,雲南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社會救助保障標准進行適度調整提高。

促進產業就業

曲靖市會澤縣在脫貧攻堅期間,共搬遷安置2.6萬戶10.2萬人。其中,位於縣城西邊、安置8萬余人的會澤新城,是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區。

1月19日拍攝的雲南省會澤縣城搬遷安置點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榮山 攝)

“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主要靠產業和就業。”會澤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銳說,為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會澤新城通過建設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以及開展勞務輸出等,實現轉移就業4.9萬余人,戶均就業2.2人。

據雲南省鄉村振興局介紹,雲南健全脫貧勞動力就業培訓、交流對接等機制,全省脫貧勞動力去年轉移就業超過322萬人,同比增加3.83萬人﹔在脫貧地區培育形成26個重點產業,覆蓋脫貧戶168.53萬戶。

1月19日,雲南省會澤縣搬遷群眾在扶貧車間勞作。新華社發(李榮山 攝)

近日,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白濟汛鄉干壩子村的脫貧戶余獻剛忙著採收羊肚菌。這是他們家的新產業,全年預計可收入25萬元。

羊肚菌是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定點幫扶維西縣重點打造的產業,已在全縣推廣種植羊肚菌130畝。公司還提供技術指導、打通冷鏈物流、拓展銷售門路,為當地羊肚菌產業發展提供“一條龍”服務。

此外,雲南全面推廣建立合作社綁定農戶、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1萬余個企業、合作社與150余萬戶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新華社記者 楊靜)

來源:新華網  2022年01月20日08:56
(責編:陳悅、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