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開欄的話:

千年夢想,今朝夢圓。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脫貧地區努力克服疫情、災情等挑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脫貧群眾的幸福心聲,聆聽廣大干部群眾全面推進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移的時代交響。

從即日起,新華社開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欄目,推出記者發自一線的系列報道,為讀者呈展現廣大干部、人民群眾不斷從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中汲取前行力量,乘勢而上的奮斗精神,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的昂揚斗志。

新華社記者

這是脫貧群眾新奮斗的起點——脫貧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基層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這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脫貧地區干部群眾全面推進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后,脫貧地區干部群眾斗志昂揚,接續奮斗,乘勢而上,努力克服疫情、災情等風險挑戰,繼續推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幸福笑容,在高起點的新生活中綻放

湖水清澈,峭壁巍然。

藏在深山裡的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今年火了。

這是2021年7月24日拍攝的位於烏江源頭的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麻窩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從窮山惡水地到特色旅游村,如今村民們在幸福小康生活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以前進出村都要徒手爬岩壁。”今昔對比,村民萬繼兵很感慨,“如今公路修好了,從集鎮到村裡10多分鐘就到了。”

從15歲開始,萬繼兵就外出打工,在他的眼中,山裡沒有活路,打工才是出路。

這是2021年7月23日拍攝的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通村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17年,通村、通組路修到了家門口,化屋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旅游業也漸漸發展起來。

萬繼兵再也不想走了。

2018年,他拿出多年積蓄,修起3層小樓。

去年10月,他開起了農家樂,“今年已有10多萬元經營收入。”言語間他掩飾不住喜悅之情。

目前,全村有30多家農家樂和10多家民宿,越來越多村民像萬繼兵一樣,在家門口安居樂業。

脫貧后,幸福寫在群眾的笑臉上。這幸福有保障、可持續,群眾很踏實。

這幸福來自發展環境極大改善——

“現在是幸福的年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孔當村79歲的獨龍族老人孔當娜說。

曾經,冬天是她記憶中最難熬的日子。她出生時,當地還處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屋子四處漏風,全家裹一條毯子睡覺。

這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孔當村一景(2020年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如今,新建的木楞房是全家住過的最好的房子。“有了產業,生活大變樣,家裡電器一應俱全。”孔當娜說:“以前最大的心願是每天吃上蕎麥餅,現在每天都能吃上肉。”

獨龍江水依舊,但已換了人間。

8年來,脫貧地區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解決了出行難、用電難、用水難、通信難等長期以來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瓶頸,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這幸福來自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家門口步行上班,男種香菇女織襪。”這是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的青龍泉社區居民王青峰夫妻倆的日常。與他們一樣,社區有500多戶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產業基地,易地扶貧搬遷戶在大棚中忙碌(2020年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走進社區,扑面而來的是幼兒園孩子們的歌聲,扶貧車間機器的轟鳴聲,搬遷居民家裡的鍋碗瓢盆聲……

煙火氣的背后,是當地配套建設水電路網氣、綠化亮化、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以及學校、衛生室、安幼養老中心、紅白理事堂等公共服務設施,讓廣大搬遷群眾享受到城鎮優質生活。

8年來,脫貧地區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提升,實現貧困人口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發展基礎更實、后勁更足。

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孔當村,獨龍族群眾在上夜校(2020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幸福來自厚植經濟發展基礎——

冬日暖陽下,索南才讓欣慰地翻看著孫女的作業本。

“雖然看不懂,但心裡就是舒服,才2年級已經拿回來6張獎狀了。”家裡隻有孫輩上過學的索南才讓,現在的心願是孫女上大學。

索南才讓所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是一個純牧業村。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村民索南才讓(左四)和家人在一起(2021年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脫貧攻堅讓畜牧業發展起來了,今年村集體經濟達到38萬多元。”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才夫旦說,這幾年村裡基礎設施問題解決了,產業起步了,未來一定發展得更好。

如今,青海在300多家企業幫扶下,開發特色產品4000種,形成年產值近300億元的產業。

脫貧攻堅極大釋放了貧困地區蘊含的潛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產業結構顯著改善,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光伏、旅游等新業態新產業蓬勃興起,推動了經濟多元化發展。

這是2021年6月8日拍攝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脫貧攻堅既是一場深刻的物質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脫貧群眾的精神世界在脫貧攻堅中得到充實和升華,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發生了從內而外的深刻改變。

脫貧成果,在預防返貧的政策裡保障

11月26日,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曹裡鄉樊家村天氣晴朗。

脫貧群眾樊合生正忙著在大棚裡摘黃瓜,“每斤比去年貴1塊錢,夏天洪災的損失補回來了,今年大棚蔬菜掙了5萬多元。”

受今年7月下旬的特大暴雨影響,樊合生家的5個蔬菜大棚全部絕收,眼看面臨返貧風險,“政府的災后幫扶很及時,補種的蔬菜上市正趕上菜價上漲。”

鄭州市鞏義市米河鎮受災嚴重,部分群眾面臨返貧風險。

記者走進村裡“防返貧監測戶”張西安家,牆上貼的“防返貧監測戶”幫扶清單上寫著:安排鎮公益崗位每月不低於250元,水災后享受困難群眾補貼630元,殘聯專項補貼5000元,代繳合作醫療150元。

“房子修好了,鎮裡還安排了工作,村裡的干部經常來家裡慰問,我的心裡可踏實了。”張西安說。

在貴州晴隆,28歲的鄭金鵬疫情發生后選擇在家門口就業,成為美團騎手,每月收入五六千元,還能照顧家裡。

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鞏固成果同樣艱巨。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央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繼續壓實工作責任——在過渡期內,繼續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強化幫扶——中央決定在西部地區設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其順利走上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

匯聚各方力量——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等政策、措施繼續執行。

……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各地保持政策的連續和穩定——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那勒寺鎮李牙村脫貧了,但第一書記馬學良沒走。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那勒寺鎮李牙村第一書記馬學良(右)到幼兒園了解適齡學生入學情況(2021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發

到李牙村的第五年,他的目標沒有變:“如果每天都能幫群眾辦成一件事,累積起來就能為群眾解決很多困難。”最近他的主要任務是緊盯返貧風險,跟蹤鞏固幫扶成果。

根據中央部署,對脫貧縣設立五年的過渡期,在這五年中,主要幫扶政策保持穩定並不斷完善,要“扶上馬、送一程”。

臨夏州調優選派配強駐村幫扶隊伍,調整人員804名,確保了駐村幫扶工作隊伍穩定。

為把“最能打仗的人”安排到一線,貴陽將275個村列為鄉村振興駐村幫扶點,選派872名干部到基層扎根。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各地建立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

雲南建立了“一月一篩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審核、一月一動態”工作機制。

新疆構建“區地縣鄉村”五級聯動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現動態監測、實時預警、未貧先防、突貧速扶、常態清零。

……

河北魏縣創新打造防返貧工作機制“升級版”,將監測對象納入保險范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確保不讓一戶返貧致貧。

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日前表示,今年以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規模性返貧風險整體可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局良好。

美好畫卷,在接續奮斗鄉村振興中鋪展

又是一年柑橘豐收時。

湖北省丹江口市習家店鎮脫貧戶石本學的橘園再次迎來豐收。這得益於當地實施的柑橘“二次革命”——間伐將橘園“密改稀”,同時引進優質新品種。

湖北省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村民在收獲柑橘(2021年10月8日攝)。新華社發(裴建丹 攝)

“技術改良后,橘子個頭大,成熟快,產量高。”石本學對未來信心滿滿,“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甜。”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農民富、產業興、鄉村美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小康幸福,在富裕富足的希冀裡——

土地入股收益權、勞有所得收益權、老有所養收益權、弱有所扶收益權、社會治理收益權、環境保護收益權……

來到貴州省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村民任福榮的家裡,庭院干淨整潔。他指著貼在牆上的“六權共享”量化考核表說,全村398戶村民不僅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有收入,收益分享還惠及生活方方面面。

2021年3月12日,貴州省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村民任福榮指著自家的“六權共享”量化考核表。新華社記者 向定杰 攝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4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1%,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3.4個百分點。

豐產豐收,在高質高效的農業產業裡——

全國產糧大縣遼寧省昌圖縣的寶力鎮葦子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幫助小農戶降低種糧綜合成本,提高種糧收益。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秋糧增產已成定局,糧食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

美麗畫卷,在宜居宜業的鄉村裡——

根據中央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當前,各地各部門在鄉村建設行動中,接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美麗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

寒冷冬天,脫貧群眾如火如荼朝著幸福新生活奮斗。

這奮斗,擺脫絕對貧困,指引偉大勝利﹔

這奮斗,接續鄉村振興,照亮復興征程。(記者:侯雪靜、向定杰、王博、楊靜、李偉、劉金輝、駱曉飛)

來源:新華社  2021年12月02日08:37
(責編:陳悅、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