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9月12日用紅外相機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雪豹。新華社發(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它,是威嚴的“雪山之王”,也是可愛的曠野精靈。
由於盜獵、生境退化、食物減少等原因,它一度消失於人們的視野,蹤跡難尋。
雪豹,全球數量一半以上生活在中國。近年來監測發現,雪豹經常出沒於青藏高原東部,它們或傲視曠野,或穿行山林,或漫步雪原,或越過峽谷……
從難覓“仙蹤”到身影頻現,“雪山之王”何以歸來?
這是2017年6月19日用紅外相機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雪豹。新華社發(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尋訪:“雪山之王”歸來
有時無處不在,有時如同虛幻的高山精靈,在雪豹王國裡行走多年,卻極少能見到它們。
知名野生動物研究學者喬治·夏勒形容雪豹“神秘如幽靈”。
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雪豹(2020年7月3日攝)。新華社發(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2005年以前,雪豹的蹤跡在青海三江源地區幾乎消失了。直到2012年,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陸續拍到過雪豹畫面。”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說。
之后,被研究人員觀測到的雪豹蹤跡逐年增加。曾經銷聲匿跡的雪豹在三江源地區頻現,備受各方關注。
2020年10月1日,在青海省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記錄到了雪豹影像。
研究團隊提供的視頻畫面顯示,一大一小兩隻雪豹在鏡頭前“秀親昵”,看上去長得渾圓渾圓,像是在玩耍。
“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說,每年有30多萬的游客出入浪士當景區。同時,當地還居住著為數不少的居民。
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王恩光說,此次發現填補了青海省海東市雪豹分布的空白,至此青海省6州2市全部記錄到了雪豹的活動影像。
這是2018年4月14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雪豹。新華社發(鮑永清 攝)
記者徒步探訪曾發現雪豹的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過倉山時看到,細碎的石頭像流水一樣順著山溝“淌”成了幾道石河。
而發現雪豹的地點,位於山頂部的高山流石灘,一架十分不起眼的紅外相機被固定在峭壁旁的一塊石頭上,相機鏡頭正對著這片流石灘。
一個二三十隻的岩羊群,在布滿碎石的山坡上躍動。碎石隨之滾落,聲如響雷,在寂靜的山谷中回響。
岩羊,是雪豹食物鏈重要環節﹔牧民家的羊群,有時也是它的“盤中餐”。
藏族牧民索日家住在位於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每年大雪來臨,萬物凋零的冬季,雪豹找不到食物時,他家的羊也會成為美食。
索日說,雪豹媽媽帶著孩子玩鬧的畫面,時常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也許這就是生命延續,希望雪豹在牧民庇護下健康成長。”
保護:政府民眾攜手同行
雪豹是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因為它的活動路線較為固定,容易被捕獲,加之豹骨與豹皮價格昂貴,曾一度遭到捕殺。
“如今雪豹‘頻繁出鏡’,足以証明三江源地區生態體系的完整和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時坤說。
他說,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三江源地區瀕危物種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在多地頻頻發現雪豹,與技術進步帶來的監測技能提高有很大關系。
這是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雪豹(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鮑永清 攝)
“比如紅外相機,可以分散安置,這對雪豹這種晝伏夜出、難得一見的動物,是一種理想的監測方法。”時坤說。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工作人員已經連續5年開展雪豹調查監測工作。參與監測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工作人員高雅月介紹,他們累計布設相機2000余台次,監測范圍擴大到7000平方千米,獲得雪豹照片及視頻5500余份,確定雪豹分布點95處。
2018年5月21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祁連縣境內拍攝到5隻雪豹同框的畫面。從畫面可以判斷,這是一隻雪豹母親帶著4個幼崽在活動。
母子體態健碩,活潑放鬆,雪豹媽媽應該是狩獵高手,母性“爆棚”。
專家表示,“雪豹頻繁出鏡”更是近些年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明顯例証。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說,作為旗艦物種,雪豹成為反映當地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表”。
近年來,青海省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沙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嚴厲打擊盜獵,控制收繳獵槍,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
2020年9月,青海省林草局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共同研究出台《青海雪豹保護規劃(2021-2030)》,發起成立了“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在三江源地區加大了雪豹保護力度。
三江源國家公園與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積極開展雪豹野生種群的監測,探索建立以雪豹為中心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
這是2020年8月22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大峽谷美景。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被喻為“大貓谷”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大峽谷,已成為國際有名的雪豹戶外監測點。
在昂賽,游客在當地牧民帶領下看雪豹,拍雪豹,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自然體驗特許經營的成功探索,2020年該項特許經營收入超過100萬元。
北京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趙翔說,昂賽“大貓谷”目前已累計識別出80隻雪豹和12隻金錢豹,從人獸沖突補償到自然體驗特許經營,不斷示范著人與兩種豹共存的可能。
如今,雜多縣昂賽鄉藏族牧民阿鬆已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他說:“與雪豹同行,讓生活在瀾滄江源頭的牧民對自然充滿敬畏。”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牧民生態管護員騎馬巡護(2020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未來:國家公園助力雪豹保護
西寧野生動物園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近日該動物園被國家林草局批准為青藏高原雪豹繁育研究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為該物種保護做出了成功探索。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被譽為“雪豹奶爸”。2012年他們人工繁育一對雪豹雙胞胎“成成”“果果”﹔2016年人工繁育雌性雪豹“傲雪公主”﹔2019年再次成功繁殖雪豹姊妹花“水墨”和“油畫”。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對感染貓瘟的雪豹幼崽“油畫”進行治療(2019年8月7日攝)。新華社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目前,該動物園共有11隻圈養雪豹,成為公眾認識、了解、關注雪豹,提升生態保護意識的重要窗口。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試點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當地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
僅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他們從事草原管護、生態觀測、氣候監測等工作,掌握所在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情況,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對感染貓瘟的雪豹幼崽“油畫”進行治療(2019年8月4日攝)。新華社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在青海,眾多關於金錢豹、荒漠貓、水鹿的發現,都得益於牧民生態管護員。
“‘薩’(藏語)是雪豹,‘鬧’(藏語)是岩羊﹔放牧是巡護,轉湖就監測﹔見到動物要記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保護處副處長巴桑拉毛在生態管護員培訓班上,這樣對台下的50多名生態管護員講道。
“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培訓,培養生態管護員成為‘牧民科學家’,我們的國家公園建設就有了更加強大的支撐力量。”巴桑拉毛說。
在三江源,綠色共享的理念正滲透到每個人的心裡。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對感染貓瘟的雪豹幼崽“油畫”進行治療(2019年8月7日攝)。新華社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最新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顯示,三江源保存了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雪豹在內的大部分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趨勢在減弱,完整性逐步提高。園區內備受關注的雪豹種群數量在392至659隻。
鄭偉國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硫磺溝管護站站長,穿著巡護服、佩戴紅袖章、手拿望遠鏡和巡護本是他工作的標配。平日,他們不僅要做好當地森林、濕地、冰川資源的巡護日志,在巡護沿線看到的岩羊、雪豹等野生動物也都會一一記錄。
戈壁小路的通向,小河的流向,哪裡會有野生動物頻繁出沒,巡山隊員們了然於心。一本本巡護記錄,一雙雙巡護膠鞋,見証了鄭偉國和巡山隊員走過的崎嶇。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對感染貓瘟的雪豹幼崽“水墨”進行治療(2019年8月6日攝)。新華社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正如喬治·夏勒所說:我確信隻要人類待之以寬容、尊重和憐憫,雪豹及其王國中的所有動物就能夠繼續生存繁衍。
與雪豹同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華社記者呂雪莉、李琳海)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救護野生雪豹“凌夏”(5月12日攝)。新華社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