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
2020年9月25日,在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工作人員向革命先烈獻花。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這裡,曾是八路軍第一個敵后根據地誕生地,八路軍總部等重要機構長期駐扎在此,留下無數團結御侮、血戰到底的英雄壯歌。
斗轉星移,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孕育的太行精神,深植於這片熱土,不斷書寫感人篇章。
同仇敵愾 勇敢頑強
秋日的太行山脈,層林盡染、景色壯美。
盧溝橋事變爆發、華北淪陷,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在太行山上點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駐扎在太行山區,領導和指揮敵后抗日軍民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西南、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
2020年9月25日,游客在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平型關戰斗、雁門關大捷……一個個重大勝利,打出了八路軍的雄威,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一大批中華優秀兒女浴血太行,像一盞盞明燈,照亮民族奮斗、解放的道路。
走進坐落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個大字映入眼帘。紀念館講解員說,是中國共產黨喚醒了廣大民眾,引導他們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紀念館后的鳳凰山巔,“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巍然屹立。
曾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研究部主任的郝雪廷說,抗日游擊戰由山西推向廣闊的平原,推向整個華北。抗戰軍民齊心協力,創造出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窯洞戰等多種游擊戰形式,使日寇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不畏犧牲 樂於奉獻
這是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拍攝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太行山,浸透無數英雄兒女的熱血。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記錄著這樣一組數據:當年隻有14萬人口的武鄉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各種抗日救亡組織,1.4萬多人參軍參戰,2萬多人為國捐軀。
1941年至1943年,晉綏邊區遭受了空前的自然災害,加上敵人封鎖破壞、人口遷移等原因使勞動力銳減,群眾和部隊的吃飯、穿衣都出現了嚴重困難。
根據地群眾顧全大局,為了支援抗戰紛紛慷慨解囊,表現出了感人的愛國熱忱。短短兩個月裡,晉西北地區共集糧9.04萬石,籌款181.06萬元,擴兵1.59萬名,做軍鞋12萬雙。
“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百姓最后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毅然送戰場……
2021年9月18日,中學生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聆聽講解。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是太行精神的基石。
“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簡直不能維持……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事情更多了……”1942年5月25日,寫下這封家書3天后,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掩護總部機關突圍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搶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在艱難的抗戰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的抗日軍民,以無比的勇毅、無畏的犧牲、無私的奉獻,在太行山、在一個個抗日根據地,豎起了一座座英雄的豐碑。
百折不撓 艱苦奮斗
時光是忠實的見証者,也是偉大的書寫者。
這是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內拍攝的八路軍軍裝(2019年1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當年,太行軍民在英勇抗敵的同時,創造性地開展了敵后根據地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為打擊敵人、鞏固根據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太行兒女弘揚偉大太行精神,書寫了改天換地、奮發圖強的歷史新篇。
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開山炮聲,拉開了河南林州“十萬大軍戰太行”的序幕。沒有工具自己制,沒有石灰自己燒,沒有炸藥自己造……終於在1969年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
在山西平順縣西溝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共產黨員申紀蘭用一生見証著共和國的每一次進步。在她的推動下,西溝村在全國率先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為我國制定按勞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試驗性的貢獻,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寫入憲法。
2021年3月11日,在位於呂梁山深處的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積翠鄉,蒼鷺在林間嬉戲。新華社發(劉亮亮 攝)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始終不忘自己是共產黨員,是農民的兒子,35年奮戰在太行山區,以自己的科技創新成果讓140萬畝荒山披綠,讓10萬農民實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如今,太行山區不斷加強生態治理,沿著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遷移路線一路前行,一幅幅“山裡有美景,山上有產業,山下有新居”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山西興縣是抗戰年代晉綏邊區政府所在地。2018年6月,這裡往返省城太原的列車正式通車,結束了這個革命老區不通客運列車的歷史,百姓自此駛上致富“快車道”。
這是2021年9月8日在山西省平順縣玉峽關鎮拍攝的太行山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在山西左權縣龍泉鄉連壁村,漫山遍野的光伏板蔚為壯觀。光伏發電讓村裡2000多畝荒坡荒地變廢為寶,村裡一年能增收100萬元。
信仰之火,引領奮斗征程。80多年前,一首氣壯山河的歌曲《在太行山上》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團結抗戰、抗戰圖存的堅強意志。偉大的太行精神之光,將照耀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奮力前行。(新華社記者余俊杰、劉翔霄、梁曉飛、柴婷)
2016年1月27日,李保國(前左)在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向村民講解果樹修剪知識。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2019年1月21日拍攝的“蔡家崖”號列車車廂內景。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 攝
這是2020年10月16日在山西省左權縣拍攝的一處村級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