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攝影動態

小村庄大展覽:“東田的度過”亮相北京中華世紀壇

2021年09月30日14:17 |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小字號

左圖:1985年,足佳皮鞋廠的青年女工當起“鞋模”,為自己生產的皮鞋拍攝廣告。右圖:2005年開業的浙江桐鄉足佳鞋業市場聞名遐邇,長三角一帶的電商、鞋模紛紛入駐,他們在網絡做直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東田是杭嘉湖平原、浙江嘉興桐鄉洲泉鎮的一個明星村庄,也是改革開放中國江南鄉村城鎮化的典型樣本,本次展覽以東田村歷史、當下村貌、改革開放下的鄉鎮企業發展影像以及村民家庭影像作為線索,借鑒田野調查的方式,展示了一個普通江南水鄉古村的歷史性變革,是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代表,也是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

20世紀70年代末,一條河、一條泥巴路是當時東田村通向外部世界的通道。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的先后崛起,東田村在致富路上突飛猛進。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改變了原有的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壯大了集體經濟,培養大批農轉非人才。圖為20世紀90年代,東田村的皮鞋廠。

2020年,從東北落戶到東田村的小劉在足佳鞋業市場租了一個實體門面,銷售以網上為主,他曾創下一單2萬雙皮鞋的銷售業績。

20世紀70年代起,東田村由傳統的農業村落逐漸轉變為新型工業化、商業化的現代村庄。這裡的人們也由傳統的農民身份,逐漸多元化——成為工人、企業家、商人、技術專家、學者等。相伴而生的是,這裡的自然、社會景觀,包括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979年,東田村派出16人赴江蘇省吳江縣(現為蘇州市吳江區)學習制鞋技術。三個月后,他們在田間村頭試制出第一批皮鞋向國慶30周年獻禮。

作為“東田的度過”田野調查與攝影結合的一部分,影上書房策展團隊行走於田間、 村落,為村史、村民留檔。從村民們各家的“全家福”到全村2337人的“全村福”,策展團隊通過拍合影這一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將全村人串聯了起來。這次拍攝既是一次影像的創作行為,也是一次有溫度的共建和諧社區的行為藝術,在拍攝全家福的過程中,既促進了家庭和睦,也給社區帶來更強的凝聚力。

策展團隊對四十多個家庭開展了扎實地入戶調查,從個人和企業單位收集了千余張歷史影像、文獻資料以及若干歷史實物和展示裝置,對代表人物進行口述歷史採訪,對東田村數百戶家庭入戶拍攝並為全村2337人拍攝“全村福”,同時進行了詳細的策展規劃和后續巡展、傳播安排,這一系列完整的操作,堪稱中國影像田野調查項目實施的樣板。

20世紀80年代,東田村人擺脫“泥腿子”的命運,在鄉鎮企業當起了上班族,業余時間唱越劇、登長城,新式婚禮“四大件”,和城裡的年輕人有得一拼。

“東田的度過”影像展是東田村歷史上的第一個展覽,展覽以照片、視頻等多重方式進行,層層遞進,以時間為線索,影像文本為載體,在熟悉與陌生、親密與疏離之間游走。從稻作文化乃至新的景象開始,帶領觀眾走進東田村。這些影像均來自本鄉本土,從文獻出發,把鄉村經濟建設和老百姓生活揉捏在一起。展覽呈現了作為個體、家庭視野中的東田村的發展變化,既觀照歷史,又關注當下,更期待能夠預示未來。

度過,不僅指代傳統村落的巨大轉型,正如中國社會近幾十年的轉型一樣,也是本次展覽具體呈現方式解讀的關鍵詞。

近年來,東田村先后投資近兩億元建設東田公園、村民文化中心、東湖公園、趙汝愚紀念館等文化休閑設施,東田村相繼獲得“浙江魅力新農村”“浙江省級文明村”“浙江省級歷史文化重點村”等稱號。

東田,就像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筆下的“江村”一樣,充滿隱喻色彩。中國東南、世界東方的傳統農業村落,農耕文明浸潤的人們,搭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快車,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東田的度過”影像展將持續到10月10日。觀眾可以在國慶期間,前往北京中華世紀壇觀展。

(責編:單芳、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