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紅旗永不褪色——大慶精神述評

1959年9月26日,新中國成立十年大慶前夕,大慶油田被發現。一場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孕育了大慶精神。

在60多年的奮斗中,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構成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

201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指出:60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大慶油田2號叢式井組群(2021年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鬆 攝

愛國創業:鑄就“大慶之魂”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石油作為國家建設的血脈,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然而,近代一百多年積貧積弱,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遠遠落后於世界。

20世紀50年代末,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歷經艱辛探索,1959年9月26日,位於鬆遼盆地的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標志著大慶油田的發現。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就此翻開。

1960年2月,來自祖國各地的數萬名退伍轉業官兵、科技工作者等,奔赴這片荒原,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

大慶精神,在這場氣吞山河的大會戰中孕育。

這是2019年6月25日拍攝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沒油是最大的矛盾。”“鐵人”王進喜帶領鑽井隊於1960年3月奔赴大慶,下了火車,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鑽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說。

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是這場大會戰中所有參與者的共同追求與堅強決心。

大慶石油大會戰,是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會戰初期,沒有住房,會戰職工隻能住在牛棚馬廄或擠在自己挖的地窨子裡,有的露宿荒原。糧食供應不足,會戰職工揀凍白菜和甜菜葉子吃,“五兩三餐保會戰”。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吊車沒到位、鑽機等待運送的難題,“鐵人”王進喜不等不靠,帶領隊友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干了三天三夜,硬是靠人力把鑽機運到了井場。

“這是大慶精神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最生動的體現。”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首席講解員王立志說。

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鑽井工人在野外鑽井平台作業(2021年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鬆 攝

求實奉獻:書寫“大慶奇跡”

在大慶油田採油一廠第三油礦中四採油隊,一面寫有“三老四嚴”精神的紅旗上,簽滿了隊員的名字。作為“三老四嚴”精神的發源地,建隊60多年來,中四隊進進出出1700多人,始終保持著干部無違紀、員工無違規、安全無事故、榮譽無水分的“四無”紀錄。

“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干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這不僅是中四隊的傳統,也是大慶精神的深刻內涵之一。”中四隊隊長王一倫說。

大慶精神中,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今年87歲的研究院原總工程師袁慶峰保持著每天到辦公室工作的習慣。搞了一輩子科研的他,仍在不知疲倦地伏案進行審稿等工作。

“做工作,就要看得遠一點,想得多一點,問得深一點,說得真一點,干得實一點。”袁慶峰說,大會戰時期,他與許多科研人員一樣,為了拿到一手數據,靠步行調查一口口井,夜裡12點前幾乎沒睡過覺。

大慶油田第二代“鐵人”王啟民在辦公室手持岩心樣本介紹採油技術的發展情況(2021年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喆 攝

大慶第二代“鐵人”王啟民,數十年不懈努力,用“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突破了一個個傳統理論“禁區”,推動大慶油田持續高產穩產。

“我們的崗位在地下,斗爭的對象是油層,搞石油的人,思想一定要解放,要勇於去質疑。”王啟民說,“一變思想,必有出路。”

一部大慶石油勘探開發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60多年來,幾代大慶石油人致力於科技自主創新,三次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創造了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的世界奇跡。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在進行聚合物驅油實驗(2019年6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24.33億噸,創造出領先世界的陸相油田開發水平。亙古荒原上,崛起一座美麗的現代化油城。大慶人以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為國家經濟社會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86歲的大慶油田“老會戰”邱岳泰出生於河北,25歲來到大慶油田參加大會戰,從此在大慶扎下了根。邱岳泰說,他從未后悔過。

“大會戰中條件再艱苦也沒退縮過,為什麼?因為在舊社會命都保不住,黨和國家把我養大,一點暫時的困難算什麼?”邱岳泰說。

改革創新:永葆“精神”活力

大慶精神,薪火相傳,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激勵著一代代人接力奮斗。

在大慶油田一處井場,井架巍然聳立,“鐵人”王進喜帶過的1205鑽井隊,正在晝夜不停進行鑽井工作。不久前,1205鑽井隊使用先進的新型鑽機,打破石油新戰場鑽井周期新紀錄。

“當年‘鐵人’老隊長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創造輝煌的業績,我們沒有理由不繼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貢獻。”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說。

“大慶精神不僅僅是‘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帶傷跳泥漿池壓井噴’,更是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優良傳統。”大慶市委黨校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所所長王麗麗說。

創新,是大慶精神永葆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

這是大慶油田第三代“鐵人”李新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大慶第三代“鐵人”李新民,實現了“鐵人”王進喜把井打到海外去的夙願。如今,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撐,大慶油田“走出去”實現新跨越,海外業務進入中東、中亞、亞太、非洲和美洲五大區域,海外權益產量達到千萬噸級規模。

實現二氧化碳封存利用、建設2000余畝碳中和林、每年達標處理6億噸含油污水……聚焦高質量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持續深化改革,大慶精神的時代內涵愈加豐富。

“大慶正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新征程,努力打造世界著名的資源轉型創新城市、中國新興的高端制造城市和黑龍江省領先的高質量發展城市。”大慶市委書記李世峰說。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既是歷史的,更是時代的。大慶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我們攻堅克難、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文化之根、隊伍之魂、力量之源。”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方慶說。新華社記者楊喆、孫彪、唐鐵富

大慶市黎明湖夜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劉為強 攝)

來源:新華社  2021年08月23日14:31
(責編:陳悅、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