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牡丹江,蒲公英盛開的季節,種子隨風起飛,落地發芽……
17日至18日,人民空軍在“東北老航校”舊址、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開展專題黨日活動。
6月18日,在空軍舉行的專題黨日活動中,官兵參觀“東北老航校”舊址展陳中心。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牡丹江邊,“東北老航校”舊址,人民空軍從這裡起飛﹔鴨綠江畔,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人民空軍從這裡飛向戰場。兩處遺址是黨領導空軍建設的歷史地標。
來到“東北老航校”舊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啟航廣場”的主題雕塑“黨的光輝映藍天”,寓意著黨孕育雛鷹、領導人民空軍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雕塑對面的主題牆上,鐫刻著習主席的殷切囑托:“銘記光榮歷史,把東北老航校精神發揚光大”。
活動現場,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石運佳,駕駛殲-20戰機,執行訓練任務飛過老航校舊址。這是“繼承者”向“開拓者”的致敬,在他心中,這條跑道無比神聖,這是人民空軍起飛地,這片天空留下過英雄的航跡與熱血——
1948年,老航校飛行學員王海、張積慧、劉玉堤等人從這裡起飛,在抗美援朝作戰中發揚“空中拼刺刀”精神,立下赫赫戰功﹔
1951年,共和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阮荷珍、武秀梅、周明真等從這裡起飛,她們在空軍服役30多年,航跡飛遍祖國各地,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
群山為証,精神永存。
6月18日,在空軍舉行的專題黨日活動中,官兵參觀“東北老航校”舊址展陳中心。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參加專題黨日活動的空軍官兵代表走進舊機庫,裡面已修繕成“東北老航校”舊址展陳中心。人推火車的雕塑、馬拉飛機的雕塑、酒精代替航油的照片等講述著人民空軍艱難起飛的航跡。紅色基因涵養著現場空軍將士的初心本色。
“組建‘東北老航校’,體現了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眼光。”作為老航校舊址的守護人,駐扎在這裡的空軍某旅政治委員王玉瑋介紹說,“中國共產黨人在建黨之初,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遼闊的天空。”
“當時,隻有4架破舊‘英格曼’式初級教練機和一些日制‘九九’式高級教練機,沒有中級教練機。”作為首任講解員,上尉張博能說出每件文物、每幅照片背后的故事。在這種情況下,老航校領導打破常規,提出越過初、中級教練機,直接上高級教練機的訓練方式。
“人民需要我們早日飛出來,我們就要敢於闖出一條上天的新路。”到1949年7月,老航校共培養出飛行員、機務以及各類航空技術人才560余名,被稱為人民空軍和中國航空事業的“搖籃”。
“老航校探索總結了一套在戰爭年代組織飛行訓練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規章制度、方法,探索積累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創辦航校的經驗,為人民空軍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空軍黨史軍史研究室主任孫克立告訴記者,“這些寶貴的經驗,成為鑄牢在官兵心中‘人民空軍黨締造、人民空軍忠於黨’的政治靈魂,也激發著我們向世界一流空軍奮飛的磅礡力量。”
因戰而建,為戰而飛,向戰而行。
70年前,丹東浪頭機場因抗美援朝戰爭而被載入史冊,這裡也是人民空軍戰斗起飛地。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70年后,湛藍的天空下,空軍官兵代表整齊列隊,重溫入黨誓詞,這是新時代空軍將士捍衛祖國和人民安全的誓言。
6月18日,在空軍舉行的專題黨日活動中,兩架殲-20戰機從老航校舊址上空飛過。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遠眺浪頭機場,英雄的人民空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火中淬煉成長的一幕幕浮現眼前——
抗美援朝戰爭中,1951年1月,李漢創造了人民空軍擊落敵機的先河。參與那場戰爭的飛行員平均年齡隻有20多歲,在噴氣式飛機上飛行還不到20小時。人民空軍建立起一道令對手生畏的“米格走廊”。在兩年零八個月的抗美援朝空戰中,人民空軍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創造了“一年成軍、三年成名”的奇跡,為國防建設和空軍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黨的陽光始終照耀人民空軍奮飛的航程。”空軍參謀部訓練局局長、空軍首屆對抗空戰比武“金頭盔”獲得者郝井文說,“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東海防空識別區常態管控,前出巴士、宮古海峽遠洋訓練,一條條不斷刷新的航跡,標刻著新時代人民空軍戰斗力建設的新突破。”
新中國的天空,從不缺乏英雄的名字,紀念勝利是為了永遠勝利,一個共同信念在現場的空軍將士心中升騰——新時代的人民空軍,必將秉承著對黨的無限忠誠,經略空天,沿著黨指引的方向高飛遠航……(新華社記者劉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