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創作要回應社會關切

【查看原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08月27日16:33

  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日前在湖南衛視和東方衛視播出。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兩部劇在播出期間吸引了一批觀眾,《三十而已》的回看觀眾規模連續三周位居黃金時段電視劇首位。

  現實主義創作如何真實書寫生活的不同側面?如何以優質作品回應社會關切、傳遞溫暖和力量?雖然已經收官,這兩部劇帶來的討論仍在繼續。

  ——編 者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

  話題劇不能止步於話題

  電視劇《三十而已》講述三位進入30歲前后的女性各自情感、工作和生活的變故。該劇為現實主義創作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也為現實題材如何面對社會關切找到新的回應角度。

  針對人生、情感、家庭等一些熱點話題,編織故事、設置人物、表達觀點,是近年來話題劇在題材選擇上的一個切入口。《三十而已》由女性年齡的話題,帶來關於婚姻、戀愛、家庭、子女教育、女性創業、兩性溝通等話題的討論,呈現了在這個年齡、這個性別和這個階段,人生觀、價值觀、財富觀與現實生活碰撞之后的選擇。

  話題劇不能止步於話題,作品的主題是更凝練、更有立場、更有價值體現的創作訴求。在敏銳、准確捕捉社會話題的同時,提煉出創作主題,把社會話題變成故事情節和人物,完成作品的主題表達。這是《三十而已》提升話題劇創作質量的實現方式。

  話題劇應該減少功利性目的,弱化對社會熱點的迎合姿態。話題只是反映現實的切入口、搜集素材的線索,以細膩的藝術表達,通過鮮活具體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生活狀態的刻畫,實現從話題到主題的自然過渡,才能使觀眾感受到生活的質感與真實。不甜不寵不膩,是這部劇與時下一些同類劇的最大區別。《三十而已》寫出了生活中的碰撞與激烈,故事裡的人物從面對精神與物質的思考中,從快速發展的社會、高度商業的市場和年齡增長構成的壓力下表現出來,因而觀眾覺得真實可信。這部劇所體現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幾分苦澀,卻不是苦情,因為她們的腳下有路、心中有詩。

  同時應該看到,包括《三十而已》在內,目前的很多都市情感劇並沒有把愛情觀和財富觀寫透。二者是人生觀、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也是文藝作品的表達對象,有的作品卻沒有在價值上校准。文藝作品需要講清楚怎樣的財富觀是可取的,如何對待財富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過得舒適而有意義。

  我們的文藝作品不能炫富,但也不必仇富,應鼓勵用正當合法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對於觀眾,文藝作品不僅有治愈解壓的作用,還需要有所點撥和啟發、提示和引領。這是文藝創作不能缺失的社會責任。

  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制片人徐曉鷗——

  展現生活的光澤

  近年來,女性的相關話題屢屢引起社會熱議,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會向著更文明、更開放轉變。這個時代給女性的成長空間,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是原創作品,先后打磨三年多的時間,共通點在於都是建立典型人設,讓人物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遇到令觀眾共情的事件。

  《二十不惑》聚焦20歲這一時間節點,講述從學生到社會化的過程,這是目前影視創作稀缺的題材。我們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做95后用戶調查,描摹這一代人的群像,提煉出用戶畫像,比如他們的性格、金錢觀、價值觀、愛情觀等,在這個龐大的群像上提取一些共性內容,放在故事的主線裡,把觀點和故事結合起來。我們希望劇中人真的像生活在身邊的人,人物故事、台詞、細節一定要落到真實,比如姜小果努力讀書考試找工作,很多觀眾覺得她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狀態。在制作上也力求做到真實,比如劇中大學宿舍的置景是1︰1按照深圳高校的宿舍還原。播出期間,《二十不惑》的真實登上了熱搜,很多網友認為劇中人物和父母的溝通方式,在宿舍的生活狀態以及進入社會后面對的種種非常有代入感,這讓我們感到欣慰。

  《三十而已》的創作原點是基於編劇張英姬邁過30歲以后的所思所想,探討的是30歲左右的女性在事業與家庭困境中的選擇和成長。劇中的人物既典型又特殊,是離地半尺的傳奇,也可能是離地半尺的人間真實。這部劇引發熱議,是特殊人設、高濃劇情與真實細節、真實共鳴的共融,也是對時代特性的犀利表達。

  兩部劇展現了女性的多元價值觀,盡力分析、表達從人物本質出發的復雜性,力求溫暖,展現生活的光澤。在播出后期,也出現了一些討論:現實主義作品究竟應該表達什麼樣的真實?如何把握好價值觀導向、觀眾及市場審美等的分寸感?這對我們來說,需要好好思考。

  不媚俗,不矯情,追求真善美,是現實主義的魅力。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精神,我們希望能夠創作更多記錄時代、影響社會、撫慰人心的作品,通過一部部作品,向觀眾傳遞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責編:單芳、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