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鄉村振興

第二屆丹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廣西丹爐山景區召開

辛聞 覃哲峰
2019年11月09日16:39 | 來源:海外網
小字號

  11月1日至4日,由廣西民族大學民社學院科技史系、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丹道與養生分會聯合主辦,廣西南丹富得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以“跨越文獻與田野的對話:煉丹與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第二屆丹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廣西丹爐山景區隆重召開。

  來自英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專家學者,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高雄師范大學、台南大學、台中科技大學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浙江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中南大學哲學系、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齊魯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道教協會道教文化研究所等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領導及當地著名文史專家徐金文先生等相關人士100多人相聚丹爐山參加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在廣西南丹縣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壯族土司煉丹遺址上召開,從文獻與田野視角展開對話,深入探討煉丹與傳統文化相互融攝、傳播和流變,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開發,壯族土司文化的深入挖掘與系統研究,道家養生與生態旅游模式的拓展,從而擦亮明代煉丹遺址這塊“丹文化”金字招牌,促進丹爐山景區文化生態旅游健康快速發展。

專家學者在觸摸世界唯一實物古代煉丹爐灶

  本次研討會承辦方廣西南丹富得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雲祥在歡迎辭中說,丹爐山位於中國廣西河池市的南丹縣吾隘鎮,海拔750米,年均氣溫16.9℃,山上天元地元人元煉丹台、天門地門人門古城門、煉丹爐、宮殿遺址、“狼兵”營房遺址、鹽馬古道等遺址實物眾多,文化氣息深厚,特別是《逸跡》碑上記載有“萬歷癸卯夏初獲丹”,即1603年煉丹成功。計劃在文化挖掘的同時將對丹爐山進行深入考古發掘。

  河池市文化和旅游投資公司董事長楊雄在研討會上致辭時說,河池是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長壽文化、煉丹文化、土司文化、山歌文化、銅鼓文化、“狼兵”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且突出,希望專家學者為河池的文化旅游發展建言獻策,通過研討會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研討會上,著名學者朱越利教授回顧學界研究煉丹的歷程,高度肯定本次別開生面的丹文化研討會。並強調丹爐山煉丹遺址實物眾多屬國內外罕見,具備學術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並就煉丹遺址的研究保護開發與利用提出建設性的規劃發展建議。

  北京大學張廣保教授認為南丹縣丹爐山打洞天福地的品牌,彰顯其獨特的丹文化。

  馬來西亞國家旅游局規劃司原司長、馬來西亞道教學院院長王琛發教授說,道家的思想與智慧對東亞各國傳統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當今社會中發展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挖掘、整理、推廣好廣西丹爐山文化,特別是煉丹健康文化,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不單單是學界、旅游界人士的責任和使命,更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文化資源、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做線性的文化旅游。

  知名學者林文欽教授說,雖然參會前對丹爐山做了一些了解,但實地考察后感到無比震撼和驚喜,丹爐山煉丹遺址保存完整、規模宏大、資源豐富,這個資源是無價之寶,是康養靜思之人特別鐘情的聖地,並對丹爐山資源開發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傳輝教授和浙江大學孔令宏教授,針對世人就“丹藥”的片面誤解專門指出:古人煉制丹藥追求健康養生,他們對各種動植物藥性的了解,以及用藥的謹慎程度要求都非常嚴非常高,無論是古人進貢朝廷還是個人服用,都以科學實驗為依據,講究安全科學有效的原則,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真正的古代丹藥煉制成功,是科學而嚴謹的,是對健康養生和中醫藥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

  廣西民族大學民社學院容志毅教授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十道九醫、醫道通仙道之說。明代萬歷年間觀陽仙子在丹爐山筑灶煉丹,提倡修身養性,關注人的身心健康調理,致力於煉丹治病養生的探索,在大量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中醫養生方面的經驗與方法,並在民間傳承發展中不斷完善。

專家學者在翻閱那地土州民間卷帙古籍

  舉辦以“跨越文獻與田野的對話:煉丹與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第二屆丹文化國際研討會,實現智慧大碰撞,中外專家學者交流新思想、踐行新措施、發揮新作用,推動新發展,挖掘探討煉丹與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發展,進一步豐富丹爐山煉丹遺址的研究成果。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推介丹爐山為中國丹文化研討會的永久舉辦地,並建議加強景區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完善景區周邊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會議期間,中外專家學者實地考察明代土司古城遺址、道家宮殿遺址、土司煉丹遺址等古建筑物群遺址和民間信仰儀式,研討丹台、丹爐、丹壇、丹井、丹藥、摩崖石刻碑文、青花瓷、豆青釉等相關文物,重走丹爐山古代鹽商馬道,探訪狼兵營房遺址,登上明代烽火台,通過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入研討交流,為丹爐山景區發展乃至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的理論支撐、政策依據、歷史証據和實踐根據。(辛聞 覃哲峰)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