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袁隆平 沖刺新目標 沒想過退休

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向錢看﹔第三代雜交稻向畝產1200公斤沖刺

劉名洋
2019年10月14日14:5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10月12日,袁隆平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會客廳內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前不久在北京參加完“共和國勛章”授予儀式的袁隆平已經回到湖南,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見到90歲的袁老,他身穿白色西裝,內搭粉紅色衣領的襯衫,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抖擻。

  袁隆平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沒有想過退休的事情,最怕閑下來沒有事情做。目前,他和團隊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沖刺。

  記者注意到,袁隆平從北京回到湖南的這段時間也沒有閑下來,還曾於10月9日到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小龍村參與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揭牌活動。在揭牌儀式上,他說,“選擇灌陽作為工作站基地,主要原因是灌陽超級雜交稻和再生稻的產量非常高”。

  研究雜交水稻之初曾被人說風涼話

  新京報:上世紀60年代您為什麼想到要研究雜交水稻?

  袁隆平:當時糧食非常短缺,(鬧)飢荒餓死人。當時我是學農業的,親眼看過路邊、橋底下,有人沒飯吃。提高糧食產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有一次我們在田裡選種,偶然間遇到一個鶴立雞群的水稻,長得非常好,非常大。我欣喜若狂,就把它留了下來。第二年種上去,結果抽穗的時候完了,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沒有一株像上一代一樣好,我就非常失望。本來我的品種是要成“龍”的,結果是個“虫”。

  新京報:后來為什麼沒有放棄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失望之余我來了靈感,常規稻不可能這麼高高矮矮,我選的鶴立雞群的稻子是個雜交稻,是個天然雜交稻!之后我就開始正式研究了。

  新京報:當時做雜交水稻研究有阻力嗎?

  袁隆平:當時很多人看不到雜交稻的優勢,我要說服大家支持雜交水稻研究。我們用常規稻做對照,把雜交稻種在田裡面,種了四五分田。收獲的時候大家都來看產量,結果稻谷的產量還減產5%,稻草增產60%。於是有人講風涼話,說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你這個雜交水稻大有發展前途。

  新京報:后來是如何克服這些阻力的?

  袁隆平:領導問還要不要做雜交水稻(研究),我說還要做。我說表面上我是失敗的,本質上我是成功的。增產的稻草也是它的優勢,是我們技術選擇不當,如果我們改進技術,把優勢改良到稻谷上,稻谷就可以增產。

  “優勢表現在稻草上是技術問題,但它有優勢是原則問題。”就這麼一句話,我說服了大家,最終單位支持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最大心願是雜交稻高產並覆蓋全球

  新京報:目前雜交水稻研究的進展如何?

  袁隆平:前幾天總書記(在授予共和國勛章的時候)問水稻有什麼進展,我跟總書記說,我們現在正向畝產1200公斤(每公頃18噸)沖刺。他點了一下頭,說明總書記對糧食很關心。

  10月22日有個測產,這幾天天氣好的話每公頃雜交水稻產量(可能)會達到18噸,如果陰天下雨,陽光不足,就達不到18噸。我們以后還要向每公頃試驗田水稻產量達到20噸沖刺。

  新京報:如今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袁隆平:我有兩個目標,一個是高產,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我們在非洲搞得比較好的是馬達加斯加,平均每公頃土地產量7噸左右,而他們當地的品種每公頃土地產量隻有2.5噸到3噸。他們總統去年接見我,我就講,我們最高產量達到十幾噸,他們說這是天文數字,不敢想象。

  新京報:為什麼要將雜交水稻成果分享給其他國家?

  袁隆平:非洲糧食短缺,其實我們幫助馬達加斯加等國家,他們都沒有錢,就是我們中國現在富起來了,要幫他們的忙,支持他們發展雜交稻。

  讓雜交稻走出國門,推廣開,如果全球有一半稻田種植了雜交稻,按每公頃增產兩噸來計算,就可以每年增產稻谷1億6000萬噸,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所以,我第二個目標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為世界糧食安全和世界和平都能起很大的作用。

  新京報:您對非洲人民,未來的願望和希望是什麼,能不能用英文告訴大家?

  袁隆平: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African countries will have bright future tomorrow.(因為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發展雜交稻,非洲國家未來會很光明。)

  新京報:雜交稻除了產量往上漲,還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嗎?比如口感?

  袁隆平:上個世紀要解決溫飽問題,讓人們先吃飽,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所以我們也有戰略調整,不但要高產,還要優質。

  原來認為優質和高產矛盾,其實不矛盾,只是難度大。我講個故事,去年在青島,我把我們的超級稻給日本稻米協會的副會長品嘗,他講“不錯、不錯,可以跟‘越光’媲美啊”。日本有個水稻品種叫“越光”,在北京超市賣80塊錢一斤,我們畝產量遠遠高於“越光”,“越光”每畝地產量是800斤,我們超級稻是800公斤。

  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

  新京報:袁老,您90歲了身體還是很好呀。

  袁隆平:身體還可以,就是有氣喘病。我有幾個健康的因素,第一是遺傳性的,我的母親身體就非常好,她也是活到90歲。

  新京報:現在每天還有什麼鍛煉嗎?

  袁隆平:我喜歡運動,游泳、打排球。原來是天天打,現在是偶爾打一下,這是健康的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是我比較樂觀開朗,不為小事斤斤計較。

  新京報:您雖然年紀大了,頭腦反應還很敏捷。

  袁隆平:我看的一本雜志講,中國85歲以上的老人,60%有不同程度的痴呆。我今年去醫院檢查,我到底痴呆沒有,醫生問95加13是多少,我直接就答出來了,醫生說“心算兩位數都能算出來,沒有痴呆”。

  新京報:想過什麼時候退休嗎?

  袁隆平:沒有想過退休,一退休了就沒有事情做,會有失落感。我是做研究的人,腦瓜不行我就完了。我主要還是動腦筋,幸好還沒痴呆,我最怕痴呆。

  新京報:您覺得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哪些精神品質?

  袁隆平:大家都有夢想,但是有一條,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我的理想要靠做研究實現,每個人實現理想的方式不一樣。但是現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