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唱響“螃蟹之鄉”特色品牌
又到一年蟹肥時。“匡實黃金重,螯肥白玉香”,這是宋代文人張耒對洪澤湖螃蟹的生動贊賞。泗洪擁有洪澤湖水域面積166萬畝,湖岸線長達165公裡,豐富的水生資源造就了螃蟹生長育肥的理想之地。早在1996年,泗洪臨淮便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而今,隨著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泗洪螃蟹產業借力做大做強,繼續唱響蘇蟹特色品牌。

舌尖上的“減稅降費”
一方水土養一方蟹。在水質清澈的洪澤湖,養出的螃蟹體大膘肥,膏脂濃郁。煮后呈亮橘紅色,口味鮮甜,是百姓餐桌上的“貴客”。位於臨淮小鎮上的魚庄飯館,用漁家人特有的市井溫度吸引著來來往往的食客。飯館裡大閘蟹、小魚干、野鴨蛋等"漁家味道",讓每一道菜品都浸潤著當地特有的文化和故事,深受游客歡迎。
“如今稅務部門的服務越來越貼近我們,今年國家推出很多減稅降費政策,稅務人員特地上門對我們餐飲商戶宣傳調研,大家都為這個好政策點贊!” 魚庄飯館老板周艷說,去年飯館全年繳稅1.3萬元,今年飯館生意比去年同期要好,上半年毛收入就有將近23萬元,根據今年新出台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政策,飯館的稅款全免,全年可以減免稅款近2萬元。“飯館正在重新裝修,把幾間包廂搞得上檔次一些,爭取讓十一黃金周遠道而來的食客們體驗到更多的好味道。”談起心中的“小目標”,周艷眼裡有光。
網絡上的美麗“蟹”逅
得益於快捷的冷鏈物流運輸網絡和空、陸運送渠道,依托京東-泗洪生鮮館、網上螃蟹節等網絡平台,洪澤湖大閘蟹有機會與全國各地的消費者來一次美麗的“蟹”逅。“公司5個電商平台去年全年銷售收入達到330余萬元,今年的網上銷量穩步提升,上半年銷售收入接近210萬元。”江蘇蘇蟹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大新介紹。
早在2011年,王大新便與稅結緣。創業初期,公司由於經營模式單一、品牌競爭力不強,連續幾年銷售低迷,整體陷入困境。為支持螃蟹產業發展,泗洪縣稅務部門成立了行業"稅收智囊團",組織業務骨干對江蘇蘇蟹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開展涉稅輔導。稅務人員對企業農產品銷售、發票開具管理等環節進行風險排查,並引導幫助企業健全賬務。如今,蘇蟹公司已經成為魚、蝦、蟹立體養殖2000余畝,年銷售收入逾50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同時,王大新還通過自己的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等多種服務,引導農戶規模化養殖,帶動當地村民“靠湖”脫貧致富。
“今年以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相繼出台,實實在在地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企業生產活力。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讓公司95%的員工實現了‘零個稅’,公司員工一年在個稅上的優惠就能有10萬多元。上半年公司又享受了38萬元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稅收優惠。企業壯大離不開稅收服務的保駕護航!”王大新滿懷感激。
走出去的“泗洪味道”
“泗洪大閘蟹市場口碑好,需求量大。8月份我們公司剛銷往韓國15噸冷凍螃蟹,價值30萬美元,純利潤3萬美元左右。”在泗洪縣綠康洪澤湖大閘蟹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永軍欣喜地說。“我們公司現在擁有5000余畝養殖面積,其中螃蟹出口基地佔到3000余畝。泗洪大閘蟹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証,消費者和採購方都很認可。”
目前,泗洪縣大閘蟹出口優勢明顯,縣內具備大閘蟹出口資質的企業有8家,大閘蟹出口備案基地5個,並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大閘蟹質量安全示范區。2018年大閘蟹出口總量225.1噸,出口額326.65萬美元。泗洪大閘蟹已經和雙溝美酒、國家4A級濕地景區等共同成為泗洪對外宣傳推介的“閃亮名片”。
泗洪縣稅務部門針對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新政,多點發力、多措並舉,積極開展“漫灌式”培訓與“滴灌式”輔導相結合的政策宣傳,同時還成立專家團隊上門輔導,通過“點對點講新政,手把手教操作,一對一解疑惑”的方式,給當地納稅人送去“定心丸”,讓納稅人辦“便捷稅”、繳“明白稅”,助力靠湖經濟“乘風破浪”。目前,泗洪縣稅務部門正在為像綠康公司這樣的出口企業提供出口方面的稅收政策輔導服務,幫助以大閘蟹為代表的“泗洪味道”走向海外。“有了政府以及稅務等職能部門的支持,我們這隻大閘蟹有信心越走越遠!” 孫永軍信心滿滿。( 許小舟 冷俊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