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柳州 一座生態宜居之城

2019年09月09日10: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柳州,是一座工業城市,也是一座旅游城市。青山環繞、水抱城流,生態宜居是這裡的新名片。

  柳州,是一座花園城市,常年綠樹成蔭、四季花開不斷。這裡的市民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每年春季,27萬株洋紫荊將這裡裝扮成“紫荊花城”。

  柳州,是一座幸福之城。在全國率先實行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制度、市屬公園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市民可免門票游覽15個4A級景區……

  生態宜居成為柳州的新名片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積極探索經濟升級、城市轉型之道,經持續治理污染,恢復了昔日的碧水藍天、青山綠地。

  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了2019年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柳州水質全國排名第四。今年前7個月,柳州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99天。作為廣西重要工業基地,柳州給很多人的印象卻不像一座工業城市。近十幾年來,柳鋼累計投入近80億元用於環境生態保護,年平均運行費用近17億元。在城市景觀方面,柳州全面打造“生態花園、五彩畫廊”花園城市,使城市公共綠地面積更大、質量更高。

  柳州注重為市民“留綠”:規劃750畝地用於新建紫荊花公園、160畝地用於建設工業博物館、市區黃金地段102畝地用於建設街心公園﹔建設長達35公裡的沿江自行車道﹔2017年,將柳州馬鹿山公園北側兩塊共205畝的商業和商住用地改造成為公共綠化草坪,為市民打造了休閑的好去處。如今,柳州市民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市民走出家門不超過500米就有休閑綠地,街頭四季都有鮮花盛開。

  創造一流的教育醫療條件

  柳州堅持教育公辦、公益、公平的理念。柳州實行集團化辦學,通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形式建立了十多個教育集團,推動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柳州著力提高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由縣教育局統一管理,按城鄉、校際均衡發展的要求統一調配教師,實行“縣管校用”和“縣屬輪教”等辦法,著力解決偏遠薄弱學校缺師資的問題,有效縮小校際間辦學差距。如今,柳州基礎教育好的學校多是公辦學校,有效地減輕了市民的教育支出負擔。

  柳州把老城區所有職業院校全部搬遷到職教園區,搬出去的12個校區近千畝土地全部用作基礎教育用地,緩解了老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和學位緊張的問題。自2013年至今,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新建、改建義務教育學校31所,新增學位7.4萬個。

  柳州致力於堅持保障人民健康水平,注重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真抓實干敢於創新,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與2010年相比,柳州市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由74.76歲提高至75.8歲,居民對城市衛生狀況滿意率達91.2%。通過推進“醫聯體”建設,著力破解基層群眾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組建13對緊密型市縣“醫聯體”,共有66家鄉鎮衛生院參與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縣鄉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得到國務院表揚,三江縣“醫聯體”模式獲國家肯定,融水縣“醫共體”模式被自治區認定為“融水經驗”並予以重點推廣。柳州還著力改善城市公立醫院就醫環境,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實施了一批新建和遷建醫院項目,城市公立醫院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007年,柳州市屬公園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如今,柳州的4A級景區中有15個免費對市民開放。“景區在城中、城在景區中”,柳州給市民留足了休閑空間,給游客更大的獲得感。

  從2008年起,柳州在貧困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制度,2011年又把這項制度推向了全市,實現了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提供免費午餐,每年惠及18萬名農村學生。

  從2014年1月1日起,柳州停止收取城市路橋機動車輛通行費﹔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實行2小時以內免費﹔2017年,實行城市道路停車場(點)臨時停車1小時內全部免費。

  從2018年2月10日起,柳州體育局所屬的五大體育場館實行第三次降價,場館全民健身運動項目收費標准統一下調50%。今年,柳州提出,每個城區建設一個體育公園,體育公園的面積在150畝以上,推進社區15分鐘健身圈,讓老百姓多跑運動場、少跑醫院,力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佔全市常住人口比例達到40%以上。

  從2019年5月14日起,對持有柳州市公安機關核發的居住証且年滿68周歲的非柳州市戶籍的外地老年人,柳州將為其辦理免費乘公交車卡。

  柳州這座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吸引了許多人來此創業,成為廣西人口淨流入城市,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多13萬人。通過舉行“優秀人才接觸柳州活動”“萬千學子入柳計劃”、培育“龍城金藍領”、建設“人才公寓”等16項引才聚才措施,僅今年上半年,柳州就新引進各類人才7686人,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數據來源:柳州市委宣傳部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