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社會圖片

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9年07月08日13:23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7月6日,“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攝影 / 賈瓊)

  7月6日,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小康》雜志社共同主辦,研究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研究出版社社長趙卜慧,國務院扶貧辦財務規劃司原巡視員、中國扶貧網、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黨委書記任鐵民,廣東省惠州市政協副主席黃曉霞,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主持人宋鵬飛,貴州省荔波縣縣委書記尹德俊,廣東省惠州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李簫,《小康》雜志社副總編張凡,浙江省德清縣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健,浙江省德清縣政法委副書記楊順安,陝西省榆林市原政法委綜治辦主任、市掃黑辦主任郭明雄,北京市豐台區政協提案室主任康衛國,河南省汝南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成文科,北京市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大隊長李志君,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寇福英,陝西省米脂縣政法委副書記王興政,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創辦人兼主任廖曉義,湖北省潛江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玉琳,湖北省潛江市司法局局長李立,貴州省荔波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達,河北省定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居野,河北省行唐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文成,河北省行唐縣人民法院院長李勇等社會治理領域相關部門領導、研究機構的資深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市場機構負責人對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進行了深入研討。

2.JPG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致辭(攝影 / 寧穎)

3.jpg

  《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致辭(攝影 / 寧穎)

4.JPG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致辭(攝影 / 寧穎)

5.JPG

  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致辭(攝影 / 寧穎)

6.JPG

  研究出版社社長趙卜慧致辭(攝影 / 寧穎)

7.JPG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成崗主持開幕式(攝影 / 寧穎)

  研討會期間,還舉行了“推動全面小康社會發展—調研中國社會治理案例”課題啟動儀式,以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與重慶南岸區、浙江德清縣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簽約儀式。

8.JPG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與重慶南岸區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簽約儀式(攝影 / 寧穎)

9.JPG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與浙江德清縣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簽約儀式(攝影 / 寧穎)

  尋找社會治理榜樣助力全面小康建成

  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這些新思想和新理念,對於我們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根本坐標,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該研討會的舉辦對於發現創新社會治理先進典型,研究和探索省市縣社會治理創新規律,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總結和弘揚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會起到積極作用。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以及研究出版社社長趙卜慧在研討會上致辭。開幕式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成崗主持。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在致辭中指出,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密不可分,兩者互為基礎。社會治理也在幫助小康社會建設達到新高度。此外,法治、德治建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偉大貢獻,所以全面小康建設需要中西合璧、古今貫通,同時也要與現代科技手段緊密相連。《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表示,自2004年創刊以來,《小康》一直關注社會治理領域的研究,在每年一屆的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推選年度社會治理十大案例,推薦一些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實踐中好的做法與經驗。2018年12月15日,“社會治理百佳縣市”調研活動啟動,該調研活動是《小康》雜志社與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計劃三年內在全國范圍選取100個市、縣和基層單位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試點。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認為需要結合當今形勢,做到六個堅持的確立:一是堅定的確立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堅定的確立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方向;三是堅定的確立社會治理的依法進行和走好群眾路線;四是堅定的確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根本與靈魂;五是堅定的確立把各級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基本保障;六是堅定的確立把網絡化融入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從“土地活力與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的角度談了幾點看法,即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要重視“土地活力”、重視“土地上面的綜合價值”、重視“土地上的文化”。趙卜慧表示研究出版社將謹記初心和使命,全力配合做好社會治理典型案例選編后續出版工作。

  社會治理模式新探:從指標體系到地方實踐

  在社會治理主題報告環節,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成崗做了主題為“高質量發展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主題報告。首先,張成崗指出,要在社會主義治理體系中談社會治理,包括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互聯網治理等等。第二是在秩序重構中理解社會治理,第三是要在全球治理的歷史方位中看社會治理。我國的社會治理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變,第一階段是社會管制,第二階段是社會管理,第三階段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社會治理的思路。對此,張成崗表示,共治共建共享形成了一個三步格局,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形成了一個三元互動。在鄉村治理層面上,則是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清華大學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在社會治理指標體系方面在做對應的課題研究,社會治理案例是體系指標有效的驗証和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社會治理發展過程中客觀問題的梳理和探索有效解決路徑的具體應用。

  代表區縣在本次研討會上與與會嘉賓分享了社會治理地方案例。浙江省德清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健帶來了題為《深化“三治融合” 構建“五治一體”打造縣域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德清模式”》的典型案例。德清縣以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為抓手,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構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體”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多元共治、固本強基的“德清路徑”,成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並通過驗收。他總結了“德清路徑”的經驗,包括以“政治”為統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以“自治”為基礎,強化基層群眾的主體地位;以“法治”為保障,發揮法律法規的兜底作用;以“德治”為先導,放大向上向善的正向效應;以“智治”為支撐,實現治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10.JPG

  浙江省德清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健作主題演講(攝影 / 寧穎)

  國務院扶貧辦財務規劃司原巡視員、中國扶貧網、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黨委書記任鐵民就“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社會治理模式”分享了觀點。他首先指出,在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關系上往往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一些從事經濟建設的部門認為社會治理事不關己,二是部分從事社會治理的部門出於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迫切心情往往會提出一些超出承受能力的治理措施。任鐵民認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相互靠近,提出了六個視角。

11.JPG

  國務院扶貧辦財務規劃司原巡視員、中國扶貧網、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黨委書記任鐵民作主題演講(攝影 / 寧穎)

  主題報告環節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新華主持,張新華對與會嘉賓介紹了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的定位和近期課題規劃,闡述了社會治理指標體系研究,區域社會治理案例調研,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應用的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

12.JPG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新華主持主題報告環節(攝影 / 寧穎)

  社會治理要“啃硬骨頭” 八縣(市)分享治理新經驗

  社會治理推進需要謀劃改革發展思路、解決突出矛盾問題、防范風險挑戰、激發創新活力,各縣(市)針對共同目標,不同情況,創造出諸多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研討會上舉行了兩場圓桌論壇,貴州省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政法委書記寇福英、河北省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居野、湖北省潛江市司法局局長李立等參加了首場討論,《小康》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凡主持該圓桌論壇。

13.JPG

  首場圓桌論壇嘉賓合影(攝影 / 寧穎)

  尹德俊表示,社會發展程度和社會治理的效果不完全一致。例如有的村落,可能相對落后,但是傳統文化保持得比較好,村民道德約束比較高,依靠傳承下來的村規民約,群眾自治和社會治理的效果很好。2018年荔波人民群眾對安全的滿意度位列全貴州第一,它的經驗有三條,一是依靠村規民約實現自治;二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三是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提煉出家訓和家風,互相觀摩和學習。

  王居野以“紅三輪”整治的例子說明在社會治理中要重視思想輿論工作的重要性。之前取締“紅三輪”,結果越打越多,其原因在於人們本能地認為蹬三輪的都是底層群眾,卻並未認識到它是非法營運以及擠佔了合法營運的空間。定州通過本地媒體做工作,向人民說明“紅三輪”的性質和危害。與此同此,調集其他部門配合相關工作。把輿論控制住,把思想工作做通。在這樣的輿論宣傳下,民心轉向支持政府工作,“紅三輪”的現象漸漸得到整治。

  寇福英介紹道,榆陽區率先實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即“地權變產權,農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在整個過程中,農民積極性很高,開了100多次會議,不斷增強自治能力。這也是個民主公開的過程,各種組織自發起來,學習法律知識,維護相關權益。與此同時,產權制度改革還帶動經濟發展。實踐証明,產權制度搞得好的,村民自治的水平也比較高,社會治安也比較好。

  社會治理中,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發揮人民調解員的作用。對此李立深有體會。潛江市進行人民調解隊伍建設,每個村根據大小配備專職調解員。除了人員選配,還有統一培訓以及經費保障,對於調解工作進行經費補貼。在社會治理中,調動基層的力量,讓公眾參與進來。

  第二場圓桌論壇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執行秘書長蔣任重擔任主持,參與嘉賓為廣東省惠州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李簫、陝西省榆林市原政法委綜治辦主任、市掃黑辦主任郭明雄、河北省行唐縣政法委書記高文成、河北省行唐縣人民法院院長李勇、陝西省米脂縣政法委副書記王興政以及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創始人廖曉義。

14.JPG

  第二場圓桌論壇嘉賓合影(攝影 / 寧穎)

  蔣任重說,要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在基層從事社會治理工作有著切身感受。對此,高文成率先發言,他表示無論在行唐縣脫貧摘帽的過程中,還是日常的社會治理,都有大量的社會矛盾需要化解。為此,行唐縣在實踐中探索實行了三位一體大調解的工作機制,即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唐縣為此建立大調解中心,對調解員實施以獎代補的機制,同時在調解過程中注重加強管理等等措施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上交。在法院層面,李勇坦率地指出,從2013年到2017年法院收案數量從3000多件漲到了6000多件,說明了我們社會治理在某種程度上至少有一些脫節的地方。如果糾紛就去法院,說明這種自我調節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行唐法院在大調解鐘新派駐專門人員,對一些復雜的案件、對調解員進行指導。

  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工作制度就是惠州市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成果。據李簫介紹,通過該制度,全市1200多位律師到鄉村去,以志願者身份介入其中,與村裡簽訂服務合同。從治理的思維出發參與村級管理。該項目在廣東省推廣后,省裡拿出3億支持該項目。李簫說,這是惠州的原創,經過近十年的不斷探索、總結匯總,初步解決了社會治理法制化的問題。

  榆林有一大特色,正如郭明雄介紹的那樣,煤炭儲量非常大,陝西省有501家煤礦,榆林就佔了263家。這意味著經濟狀況比較好,但相對社會治理的難度也大。在社會治理方面,郭明雄認為,首先,政府和領導很重要。此外,要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米脂縣與榆林縣同屬陝西,王興政補充了一點心得,如果矛盾糾紛調解不了,在鎮上有司法所、派出所進行調解,如果仍未調解成功,就召開聽証會。

  一直致力於社會組織工作的廖曉義對此頗有心得。廖曉義指出,化解矛盾不可避免要從問題入手。許多領導、學者都談到了幸福,幸福哪裡來?當然是要做社會結構方面的優化和調整。她認為,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智慧。社會治理一個入手點就是社會事務。以重慶市南岸區為例,通過三事分流的工作機制來調動公眾廣泛參與,激發群眾的精神,使其獲得幸福感。廖曉義提出,大家的事大家干,政府起主導作用,社區公益站、社區書院等等就是好樣板。在南岸區,政府的文化引領作用主要是體現在家風建設上,民政部門、教委、婦聯、文旅委組織了一個聯席會,地球村為執行機構提供專業服務。總之,南岸區已經形成了以黨委政府為主導、以村民居民為主體、以傳統文化為主脈、以社工服務為主力的共同體構架。

15.JPG

  會后全體嘉賓合影(攝影 / 寧穎)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