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借據,63年后兌付(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何 勇 鄺西曦 夏康健
2019年07月01日13: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收藏在湖南省汝城縣檔案館的“紅軍借據”。

  本報記者 薛貴峰攝

  湖南省汝城縣檔案館內,收藏著一張借據,雖已殘破不堪,字跡仍清晰可辨。借據上寫道,借了胡四德伯伯稻谷105擔,豬3頭,雞12隻。落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葉祖令。

  這是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據。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紅軍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軍團,加中央縱隊,共計8.6萬余人,分5路進入汝城多個鄉鎮。11月6日,紅軍隊伍抵達延壽鄉,當地瑤族百姓搞不清隊伍身份,加上之前國民黨的污蔑宣傳,百姓便趕著自家牲畜,扛起稻谷,到山谷躲避。

  “后來發現這支隊伍紀律嚴明,不在農戶家住宿,只是在村祠堂和學校旁自扎草棚,百姓便回到了寨裡。”官亨村黨支部書記胡炳燈講述自己打小聽到的故事。

  胡四德和紅軍戰士有過短暫接觸,得知紅軍缺糧,便和族人商議,籌集了一些糧食和牲畜,送到紅三軍團司務長葉祖令處。

  “正當紅軍在延壽休整之際,敵人追了上來,三面夾擊紅軍。”汝城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傅選林講述,戰斗中,瑤族群眾做擔架、抬傷兵、療傷員,搬來柴火和木炭,幫紅軍取暖、煮飯。經過苦戰,部隊順利通過延壽。

  “臨走時,葉祖令找到了胡四德。”胡炳燈介紹,葉祖令滿臉愧疚地說,現在的情況下紅軍籌款困難,一時拿不出錢。葉祖令探手從左胸褡布裡拿出一張土紙,對照所收糧食和牲畜數量,蘸筆寫下借據,蓋上自己的印章,交給胡四德,“等革命勝利了,一定給您兌現。”

  紅軍撤退后,11月14日,敵軍進入延壽。為了安全,胡四德將借據裝進一個鐵盒裡,直到去世,都沒向外人透露。

  1996年春天,胡四德的孫子胡運海砌建新灶時,發現了一個鏽跡斑斑的鐵盒,裡面正是這張借據。

  1997年5月17日,當地政府按照當時的價格,向胡家后人胡運海兌現1.5萬元。胡運海將其中1萬余元捐獻給村裡的學校。

  如今,這張借據的復印件存放在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專題陳列館。“一張票據,凝聚著瑤族同胞對共產黨的信賴和濃濃的軍民魚水情。”解說員朱淑華說。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