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文化藝術

王偉斌《玉道》:玉之精神 國之傳承

2019年06月17日17:38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人都把玉看作是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結晶,賦予了它不同的含義,它博大精深,寓意深刻。《玉道》的出版,首次完整講清玉文化演繹過程。

王偉斌《玉道》:玉之精神 國之傳承

  玉文化中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干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

  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玉與君子的美德相連,有德之人就是君子,真正好玉之人就是好人,故以玉比德,敦品勵行。“君子比德於玉”幾千年來成為歷代中國人修身養性的座佑銘。

  《玉道》從中國玉文化的形成、發展、審美、道德化與現代化等多個角度,進行梳理和解讀,分為“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五部分,脈絡清晰,敘述專業,通俗易懂。

  《玉之成》講述古典玉文化的初步形成,“由石成玉,琢玉成器,以器載道,以道立德”承載了對世界的認知,凝聚了民族的形成,這就是玉之成;《玉之史》講述“玉”經歷了巫玉。王玉、民玉等不同歷史階段,與宗教、政權、文化、民生互相影響,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玉之美》講述了千百年來,玉形成了紛繁復雜的種類和變化多端的造型,承載著先哲的思想、帝王的理念、文人的情思,成為最能反映中華美學思想的器物之一;《玉之德》講述了玉的特征與君子“仁、義、禮、智、信、勇、潔”特征的完美結合,成為載道之器,實現精神的永恆傳承;《玉之和》講述了玉之靈魂“和”,中華民族所追求的“人生如玉,玉如人生”的生活境界,“和玉精神”引領的“社會和諧、心靈和諧、人人和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崇高境界正是玉文化的最高層次。

  吳為山先生作為世界雕刻大師,也撥冗對《玉道》作序:“玉雕,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之一,是中華民族呈獻給世界的文明禮物。在儒家的眼中,玉的內涵已升華為君子人格,所謂‘君子媲德如玉’。《玉道》這套叢書以玉之成、史、美、德、和五個維度,對中國傳統玉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視角開闊,格調高雅,信息全面,通俗易懂,全新的文化理念躍然字裡行間。

  北大教授、國學大師樓宇烈先生欣然為本書題詞“神州美玉,質朴純厚,溫文爾雅,君子比德”。在書中,不僅有主編王偉斌對於中國玉文化的總結與思考,更是對於玉文化如何從歷史中走來,又如何向未來走去,做了全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與心靈歸宿的展望。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