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追記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

像一棵白楊,守望於田

龔相娟
2019年06月06日09: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席世明在於田縣一家葡萄種植合作社。

  資料照片

  夏日的風把樹葉吹成墨綠。麥圖迪·如孜忙完地裡的活,騎上農用車,穿行於兩排白楊樹間。回到家裡,牆上依然挂著扶貧結對親戚席世明的照片。

  “雖然席局長不在了,但我們不願把他照片拿下來,就像每天還能看到他。”

  2017年2月,天津靜海干部席世明挂職新疆於田縣招商局副局長。兩年來先后幫助15家貧困戶和5名貧困學生,陪150多名客商走過100多個村庄,與當地干部一起落實招商引資項目79個,帶動當地1.5萬多人實現就業。

  今年1月6日晚,他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8天后離世,生命定格在43歲。翻開他的工作日記,有這麼一句話:“謀事講守恆,創業講守拙,做人講守誠。”他言出必行。

  於田“活地圖”

  每周360多公裡路,走遍13個鄉鎮,100多個村庄

  剛聽說席世明要去援疆,愛人馬艷玲第一反應就是反對。不過,她也知道擔憂和反對沒用。席世明父親參加過抗戰,受到父親影響,他素來不怕苦,不懼難,工作上更是不待揚鞭自奮蹄。

  “母親身體硬朗,兒子已經懂事,趁年輕,我想多干點事。”他做了決定就不會動搖。

  箱子打包好。臨行前,席世明偷偷把兒子的紅領巾塞進包裡。

  硬漢也柔情,只是藏在心底。

  2017年2月23日,一行人坐車前往機場。車上人都在聊天,席世明一直盯著車窗,熟悉的風景飛掠向后,真的要去千裡之外了,80歲母親、9歲兒子、任勞任怨的愛人,要很久才能再見他們一次……窗外漸漸模糊,男兒也可以流淚。車上的人都記住了這位柔情漢子。

  一投入工作,席世明就換了個人。

  新疆風沙大,氣候干燥,他卻適應很快。就像這裡的白楊,環境再惡劣,隻要有土,就能生長。

  進村調研產業結構,入戶進田了解貧困情況,奔波接待企業考察。不到兩年時間,席世明陪同150多名客商,走遍於田縣13個鄉鎮,100多個村庄,每周360多公裡路。從項目的選址到最后落地,他負責到底。到於田的投資客商對他這個“活地圖”記憶深刻。

  “這裡條件艱苦,招商引資工作難,留住企業更難。”於田縣招商局局長徐偉說,席世明總能打動企業留下來。

  2017年天津多興農庄到新疆考察。晚上11點多下飛機,凌晨2點才到於田。席世明一直在等,見到企業負責人並安排好住宿。第二天一大早又陪著一起考察當地林果業。多興農庄總經理薄春霞注意到,不管到哪,席世明路線都熟,鄉親們跟他感情也好。問了才知,他剛到這裡時,就直接跑地裡,一家一戶邊干邊聊,怎麼脫貧,種啥賺錢。

  多興農庄留了下來。“說實話,下了飛機,從和田又坐車180公裡才到於田,看到當地環境,我就想回去。”薄春霞說,但看到席世明一群人干事創業的狀態,決定在這成立3個農業合作社。

  兩年間,席世明與招商局同事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79個,帶動當地1.5萬多人就業。

  工作組“大總管”

  話少心細,做事慢條斯理,遇事不推,遇難不退

  除了招商,席世明還負責組裡的行政、黨務、人事管理、后勤保障。大家親切稱呼他為“大總管”。

  他記著工作組每個人的生日,生日時會送上祝福。更讓同事驚訝的是,“他竟然可以從朋友圈照片中發現我們飲水機上沒有桶裝水了,第一時間就給送過來。”

  “話少心細”,成為同事對席世明的共同記憶。

  在原單位,東永珍工位與席世明面對面。“他話不多,做事慢條斯理,一開始我看著都著急。”習慣后卻發現,他做事看著慢,但從來不耽誤。

  2014年,靜海實施“千企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席世明所在技術科對千企轉型擔負著重要的服務、引導和扶持作用,壓力不小。老領導杜洪明很欣賞他,“遇事不推,遇難不退。事情交給他,很放心”。

  加班是常事。晚上,他自己留下,讓辦公室女同事回家。杜洪明值晚班常看到席世明辦公室燈還亮著,催他回家,他卻說,“今天的事必須干完,明天還有明天的活。”

  生活中,席世明也是個技術通,水電氣都懂。東永珍婆婆家暖氣打壓跑水,拿起手機先找小席。“他到了后,有個經典動作,先點根煙看一會。”之后三下五除二,暖氣片就不漏了。東永珍說,“我愛人經常不在家,婆婆有啥難事都找他,對他就跟自己孩子一樣。”

  席世明在家話也不多。“有活他就直接干了。”馬艷玲眼裡噙淚。去年臘月,她去買窗花,第一次操心這些事才發現不知該買多少,還得打電話問他。

  群眾貼心人

  兩年援疆路,默默奉獻,幫助過15家貧困戶和5名貧困學生

  招商需要深入了解當地情況,一有空,席世明就進村入戶看望鄉親。一看,就再也放不下。

  麥圖迪·如孜家有4個孩子,收入僅靠家裡7畝地、1頭牛和4隻羊,人均年收入三四千元。“他每次來都帶些生活用品,跟我們聊怎麼脫貧。”麥圖迪·如孜說,在席世明建議下,小兒子2017年7月份去了一家紡織公司工作,每個月工資六七千塊錢。

  馬依木尼汗也是貧困戶,懷孕待產時連住院費都掏不起。席世明知道后自己給了2000元,又聯系大家一起捐助。2017年以來,他共幫助過15家貧困戶和5名貧困學生。

  今年1月5日,周六,席世明被杭州富陽邦尼工藝品公司叫去幫忙。廠房建好了,下一步要招工,他跟當地人熟。1月6日,周日,上午陪一家企業考察﹔下午多興農庄打電話說他們正裝貨准備運往天津,他又主動跑過去幫忙。

  回到住處晚上9點多,他給兒子打了個視頻電話。快過年了,告訴家人買了16號的機票。“孩子要禮物,他說准備好了。”馬艷玲因洗漱錯過了視頻通話,沒想到,一別成永遠。

  21點54分,席世明整理完材料起身,覺得不舒服,求助了醫生盧玉香。去醫院的路上,一直嘔吐,23點左右,席世明昏迷,被確診為出血性腦卒中。

  8天后,席世明帶著未竟的事業,永遠地離開了。

  1月14日,南疆於田,隆冬天。四周一片空寂,兩排白楊列隊路旁。筆直的干,筆直的枝。葉落后的白楊,尤顯清晰有力。

  3月25日,天津市委追授席世明同志為“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天津市模范公務員”。

  兩年援疆路,他像一名守護者,勇挑重擔,默默奉獻。最后將生命化作一棵白楊,屹立在昆侖山下,守望於田這片熱土。

  (人民網記者許珠珠參與採訪)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