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陝西榆林教育劃時代發展

2019年04月24日14:40 | 來源:人民網-圖片頻道
小字號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陝西榆林教育劃時代發展

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陝西榆林教育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和劃時代的飛躍。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48所、在校學生66.2萬、專任教師4.8萬。近年來,榆林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神木市:教育設施齊全,智能課堂普及

春風浩蕩,眼光明媚。走近神木市第六小學的5年級2班教室,從門口可以觀見:穿著整齊、坐姿端正、脖頸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每個學生的書桌上還擺著一台智能觸控一體機,老師在多媒體上呈現的內容,在學生面前的一體機上清晰可見,並可以通過屏幕上的按鍵設置搶答問題——這便是智慧課堂。

“我從教23年了,在六小就已經教了19年。現在的教育條件變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憑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就把一堂課給教了。現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把許多知識串聯到課堂裡來,甚至可以給孩子一些情景再現,不僅讓學生有了直觀體驗,而且互動更頻繁,一堂課講起來容易多了。”神木市第六小學的語文老師焦琴說,像如《海底世界》一片課文,多年前給學生講,就隻能靠老師引導、學生自己想象了,現在打開多媒體,把許多有關海底世界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他們就能獲得直觀的感受了。

70年來,神木市堅持大投入、補短板,大力興辦學校,由解放前的7所小學、1所初級中學發展到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181所學校,增加學位近12萬個,徹底解決了神木教育歷史上無學上、上學難的問題。近年來,神木市又全面實施了“改薄工程”,中小學校操場全部軟化,“三通兩平合”、智能觸控一體機、標准化課桌椅、寬帶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全覆蓋”,各類功能部室一應俱全,中小學辦學整體條件獨具優勢。從2019年起,神木市還將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至少10所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教育資源“雲、網、端”一體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70年的時間,神木市的教育事業從“有園上”到“上好園”,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實現了學前教育由小到大,義務教育由弱到強、高中教育穩中有進、職業教育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從無到優的良好態勢。

榆陽區:教育資源優化,體系更加完備

惠風和暢、春和景明的一個下午,記者走進榆林市第十七小學校園時,一群學生穿著帶有陝北濃厚特色的服飾,挎著小腰鼓,在沸騰的鼓聲中跳著腰鼓舞,場面上洋溢著活力四射的青春氣息。再往教學樓上走進去,每一間教室裡都有一堂不一樣的活動課,有跳舞的、彈古琴的、繪畫的、玩泥陶的、做手工藝品的,不禁令人贊嘆,現在的學生“真會玩”。

“我原先是在西安教學,后被聘用到榆林十七小,給孩子們教拉丁舞。這個舞蹈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身體素質,塑造形體線條和氣質,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看到有這麼多孩子喜歡我的課堂,很高興。”榆林市第十七小學舞蹈老師楊琦說,十七小學每到星期三的下午,學生紛紛都參與到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裡,整個校園裡的氛圍活躍而熱鬧。

據了解,建於2014年的榆林市第十七小學,是所區屬完全小學,其從建校之初,就堅持高起點建設,高標准配置,各類硬件設施完善,建有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微機室、錄播室電子備課室、創客教室、心理咨詢室、標准實驗室、綜合實踐活動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書法室、圖書室、科技展覽室、少隊部等30多個專用教室。同時,學校目前辦有70多個社團,涉及舞蹈、美術、體育、音樂等眾多門類,社團活動實現了學生不分班級、不分年級、全憑興趣,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此外,學校每間教室都裝有目前最為先進的教學觸控一體機,教師人手一台高配置微機,教學辦公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短短幾年,該學校已成為一所標准的現代化小學。

70年來,榆陽區教育蓬勃興起,不斷發展壯大,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71所,在校學生162488名,專任教師9834人,教育規模全市最大,教育事業呈現出全新的姿態,煥發出強勁的活力。另根據規劃,榆陽區將於2020年全面建成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2025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靖邊縣:構建集團教學 推動區域均衡

午后時光,藍天白雲,春風送爽。走在靖邊縣第八小學的校園裡,光彩熠熠的一幢幢教學樓,干淨整潔的校園環境,還有操場上在做體操的學生,處處迸發著活力。

“我原先是一小的老師,后來縣裡推行集團化辦學,我就被調到這裡來了。開始多少還有點不情願,過來之后,覺得這裡的設施條件很完善,學生們也容易教,就很有信心了。”現為靖邊縣第八小學的語文老師張啟莉原是靖邊縣第一小學的一名“優秀教師”,有著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因此,把她調到八小,不僅可以提振學生們的信心,還可以在教師群體中起到一定的帶頭示范作用。

近年來,靖邊縣依托中心區域優質學校,按照中心校加分校、牽頭學校加成員學校、一校兩區、集團化等辦學模式,將全縣城區中小學幼兒園構建為北大街、南大街、河東區、西新區四大教育集團,通過打通集團內中小學的辦學壁壘,從而構建起一個均衡化、集團化、多極化的辦學格局。從2014年起,先后組建了5個城區小學辦學聯合體,2個緊密型辦學共同體,8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2017年將靖邊一小與金華路小學、靖邊十五小與十七小建成緊密型辦學聯合體。通過多格局辦學,將全縣中心小學以上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了共同體。進而憑借共同體辦學的資源優勢,取長補短,促進了軟件建設,提升了辦學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幫帶效果,也促使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逐步縮小。此外,逐年充實的農村學校硬件資源和短缺教師,也滿足了農村孩子就近“上好學”的教育需求。

70年的時間,靖邊縣的教育事業從基礎薄弱到設施完善,從師資短缺到人才濟濟,教學質量日益提升,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據統計,靖邊縣的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高中階段入學率90%。近年來,靖邊縣還全面實施了15年免費教育,完成了“雙高雙普”,建成了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目前,正在圍繞“均衡、高效、優質、共享”的發展理念,聚焦內涵,追趕超越,邁步於深入推進均衡發展的時代征程。(李志東)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