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巫漪麗 用指尖講《梁祝》 與鋼琴伴一生

黃哲程 李一凡
2019年04月24日09:58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姓名:巫漪麗

  性別:女

  終年:89歲

  去世時間:2019年4月20日

  生前身份:新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者之一,首位《梁祝》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首演者。

  生前住址:新加坡

  幾個月前,88歲的巫漪麗身著酒紅色長裙,在港珠澳大橋上,與郎朗等人彈著鋼琴,用快閃的方式唱響《我愛你中國》。

  正值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的啟蒙者之一,巫漪麗用動人的鋼琴聲向祖國表白,正如六十年前她用《梁祝》獻禮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一樣。

  4月20日晚,巫漪麗出席一場音樂會時暈倒,送醫后於當日22時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9歲。

  聽了人生中最后一場音樂會后,這位中國著名鋼琴家在音樂的陪伴下永遠謝幕。

  與音樂相伴一生 “獨而不孤”

  1930年,巫漪麗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外公李雲書曾資助過辛亥革命,父親巫振英則是中國第一代建筑大師。巫漪麗的父母育有三個兒女,巫漪麗排行第二,大哥巫協寧是中國著名消化病學專家,妹妹巫漪雲是復旦大學英語教授。

  巫漪麗的音樂生涯頗具傳奇色彩。6歲那年,因看了電影《月光鳴奏曲》,年幼的巫漪麗喜歡上鋼琴。學琴第一年,她就拿了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名。此后,巫漪麗師從上海交響樂團前指揮、意大利著名鋼琴家梅百器,與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朱工一、周廣仁、傅聰同門學藝。18歲時,巫漪麗首次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轟動整個上海灘。1954年,她擔任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前身)第一任鋼琴獨奏家。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巫漪麗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文革”時期,巫漪麗受到沖擊,人生步入低谷。1983年,巫漪麗赴美深造,1993年起,她獨身一人定居新加坡。晚年的巫漪麗沒有子女,身邊也沒有親人,但她以琴為友,生活“獨而不孤”。

  巫漪麗租住在新加坡的友人家中,她最愛的鋼琴放在客廳。巫漪麗曾說,自己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高,“隻要有個能讓我彈鋼琴的環境就行”。感到心情低落時,巫漪麗會彈一些憂郁的曲子排解。她說,“我一輩子想的,就是跟音樂做伴兒。”

  她的生活狀態在同齡人中並不多見。此前巫漪麗透露,自己每天都要練琴、讀書、寫信、聽新聞,有時會為演出做准備,也會去看畫展、聽音樂會,尋找創作靈感。

  晚年的巫漪麗還有一項愛好,就是一直整理幾十年來學過、彈過的琴譜和隨手寫下的旋律,以及其他鋼琴演奏家的專輯作品,“整理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彈奏出來。”

  巫漪麗的妹妹巫漪雲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姐姐一生經歷過很多坎坷,她是憑著對鋼琴的熱愛,靠著鋼琴的陪伴挺過來的。如今她孤身一人在外,但好在有鋼琴陪伴,還能彈琴、教琴,也讓我們有所安慰。”

  用鋼琴彈好中國樂曲

  由於常年定居新加坡,原本巫漪麗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

  去年,在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巫漪麗與小提琴家呂思清合奏了一曲《梁祝》。鏡頭裡的巫漪麗滿頭華發,背微傴僂,指間流出的音符像是訴說著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故事。

  早在60年前,巫漪麗就與《梁祝》結下了緣分。

  1959年,為獻禮國慶10周年,各地開展文藝活動,人們對《梁祝》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當時還沒有《梁祝》的鋼琴伴奏版。巫漪麗找來《梁祝》總譜,“閉關”數日,改編出了《梁祝》鋼琴伴奏版,將其搬上舞台,並成為這一版本《梁祝》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時隔數十年,再次在舞台上演奏這首曲子,巫漪麗眼中泛起淚光,“我從演奏開始時眼睛就是濕的,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巫漪麗擅長西洋古典及浪漫派音樂的演奏,演奏熱情細致、音色優美。但她也一直積極地鑽研中國作品,努力用西洋樂器來創新性地表達中華民族的音樂。

  無論身居何處,她始終不忘前輩的囑咐:用鋼琴彈好中國樂曲。

  “賀綠汀先生(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代表作《搖籃曲》等)覺得應該把中國作品彈好,他說如果不好好彈,永遠是在紙上,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巫漪麗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巫漪麗確實在親身實踐著,除了是《梁祝》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她改編的廣東音樂《娛樂升平》也廣為流傳。

  2008年,在學生的資助下,78歲的巫漪麗完成了一個心願,出版了第一張鋼琴獨奏專輯,定名為《一代大師》,其中收錄了《鬆花江上》、《娛樂升平》等多首中國風曲目。

  5年后,巫漪麗又出版第二張個人專輯《一代大師II》,該專輯獲得2013年度十大發燒唱片獎,巫漪麗也獲得年度音樂藝術成就獎。

  2017年6月巫漪麗榮獲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大獎,那時候她已經87歲了。

  音樂聲中畫下“休止符”

  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主任韋丹文年幼時曾跟隨巫漪麗學琴兩年。韋丹文回憶,那時到中央樂團巫漪麗的宿舍學琴,巫漪麗的屋子很小,大概隻有10來平方米,裡面卻放了一架三角鋼琴,除了鋼琴,屋裡放滿了譜子和音樂書,幾乎容不下其他家具。“那時候三角鋼琴不多見,一來音色好、貴重,二來比立式鋼琴佔地方。鋼琴和音樂對巫老師來說比什麼家具都重要。”

  “我相信她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音樂天堂。”韋丹文說。

  從朋友圈得知巫漪麗逝世的消息,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感到“很突然,很遺憾”。他評價巫漪麗道,“巫漪麗老師是中國最早成名的鋼琴家之一,也是中國鋼琴演奏學派的奠基人之一,她一生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和熱愛值得我們敬佩。”

  近些年,巫漪麗常回國參加音樂活動。去年8月22日,“絲路琴聲”寧波國際鋼琴藝術節開幕,巫漪麗作為特約嘉賓,與小提琴家薛蘇裡共同演奏了《梁祝》。

  藝術節承辦方、海倫藝術教育投資公司副總經理顧菁與巫漪麗相處了5天。聽說顧菁喜歡聽《百鳥朝鳳》,巫漪麗專門為她彈奏了一曲,每彈奏一段都會為顧菁講解,“這個聲音是小黃鸝在唱歌,那個聲音是百靈鳥在飛。”

  離別時,二人相約今年4月27日在新加坡再見,巫漪麗承諾會再給顧菁彈奏一曲《百鳥朝鳳》。不過,顧菁再不能聽到這曲《百鳥朝鳳》。

  “沒想到這次分別竟成了永別。”顧菁哽咽著說,“巫老師在她喜歡的音樂聲中離去,我想她最后沒有悲傷。”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李一凡 實習生 劉梓桐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