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能致富的事,我們大膽試”(改革先鋒風採)

潘俊強
2019年02月15日11: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王伯祥(右)在蔬菜大棚調研。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我來看看三元朱村的現代化蔬菜大棚。”初冬時節,年過七旬的山東原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見到老伙計王樂義,兩人緊握雙手,久久不放……

  時光回溯到1986年,王伯祥任壽光縣委書記,當時的壽光是濰坊的窮縣。上任之初,王伯祥苦尋農民致富良方,得知三元朱村村支書王樂義在試驗冬暖式蔬菜大棚,他竭力支持,“能致富的事,我們大膽試。”

  “黨員干部帶頭,搞砸了,一切損失縣裡擔著。”1989年,在王伯祥支持下,王樂義等17名黨員搞起17個大棚。建大棚之初,地裡的玉米未收割,要想趕在元旦前上市,必須殺青,那時候這是犯錯誤的大事。“不是無故殺青,是為了搞大棚試驗,縣委支持你們。”王伯祥又一次站出來,給村民吃下定心丸。后來,頂花帶刺的越冬黃瓜如期上市。當時一戶人家一年收入不到千元,而這17個大棚讓三元朱村冒出17個“雙萬元戶”。

  王伯祥又找到王樂義:樂義啊,你當村支書,為村民致富努力﹔我當縣委書記,為全縣百姓著想,都是共產黨員,咱倆目標一致。隨后縣裡成立了推廣小組,王樂義在各個鄉鎮巡回指導。第一年就推廣了5000多個蔬菜大棚。

  蔬菜多了,怎麼賣?王伯祥充分調研,決定以蔬菜市場為支點,撬動蔬菜產業。當時計劃經濟堅冰未破,有人問:“‘市場’搞出事來怎麼辦?”王伯祥答道:“百姓富起來最重要!如果真有什麼責任,由我一人承擔。”從上世紀80年代末佔地20畝的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起步,當地現在發展出農產品物流園,蔬菜面積增加到60萬畝。壽光還成功發布了“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農產品物流園日均交易量達1500萬公斤,年交易蔬菜量35億—40億余公斤,成為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王伯祥任縣委書記5年多,針對壽光實際,集中力量辦了三件事:一是搞了蔬菜產業化,建起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之一,把王樂義搞的蔬菜大棚技術推向全縣乃至全國。二是組織了壽北開發,在鹽鹼灘涂上開發出15萬畝蝦池,20萬畝鹽田,60萬畝棉田,讓不適宜種蔬菜地區的百姓富起來。三是選用了一批能人,發展壯大了晨鳴紙業等一批骨干企業。這三件事,解決了全縣老百姓的致富問題,也打下了全縣工業體系的基礎。1991年,壽光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離任至今,壽光群眾仍親切地稱他“我們的伯祥書記”。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