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心懷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於 蕾
2019年01月10日09: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節目中演員翟天臨飾演李白劇照。

  《國家寶藏》是什麼?誠然這是一個關於博物館和文物的節目。然而,透過博物館和文物,我們最終的目光投射,是落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

  在第二季創作開啟之時,《國家寶藏》已創造了21億網絡話題討論量,為各大博物館帶來了50%的客流增長率,受眾群體的主力軍鎖定在15到35歲的年輕人,它所講述的故事和思想也已悄然走進了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的語文、歷史、英語、政治試卷,甚至還有化學……看到受眾的熱烈反響,作為創作者,我們的內心是充盈而滿足的。正因如此,第二季的節目創作,“變與不變”成為最重要的抉擇。如何實現新的自我提升?作為一個從內容到形態都全新原創的節目模式,應如何把“創新”形象維護下去?觀眾的真正期待又是什麼?帶著一系列叩問,我們讓創作腳步回到原點。

  重新開啟調研,再一次走遍新一季節目中的九大博物館,再一次將視角放回到觀眾位置來審視自身創作。無論是民族的歷史,還是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一件一件事情、一次一次努力組成的——當我們在故宮博物院第一次知道李白竟有真跡存世,當我們在成都石室中學第一次見到78歲、教書59年依然激情滿滿的朱澤蓀老師,當我們追尋“五星出東方”的傳奇看到了“漢機織漢錦”的復制過程和絲綢之路的繁華之源,當我們穿過台風山竹拍下千年廣州港的歷久不衰……這一切,讓我們愈發相信:深耕內容,才是節目的靈魂和力量源泉,也才是觀眾真正的期待。在《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儀式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慎海雄台長將此創新理念總結為:隻有“深耕中華文化”才能“持續打造精品”。在變革時代的大潮中,選擇相對的不變,這是對於“讓博物館和文物活起來”的模式初心的堅守,也是對於內容創新的最扎實的探索和變革。

  如今,第二季上線。觀眾看到了不變的初心,對歷史依舊懷抱“溫情與敬意”﹔不變的模樣,依舊是每集講述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今生故事。變化的是:從第一季的館長手中接過傳遞中華文明接力棒的新的博物館,帶來了新的文物、新的國寶守護人、新的故事——承續中國營造學社的傳統、研究“樣式雷”40年的天津大學教授王其亨,讓無數網友感動於中國傳統建筑的偉大創造、感慨老先生學養人格的“國士無雙”!一首《如果沒有李白》,讓詩仙之魂魄在無數人心中復活,一個民族的文學偶像再一次在這個時代人們的腦海中清晰起來!一盞照耀著漢室2000年的長信宮燈,點亮了新中國的文物外交之路,也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古老民族守護人類文明的赤誠信仰!一座擁有2160年校史的石室中學,見証了一段“李冰治水、文翁化蜀”的傳奇,讓無數人明白是什麼造就了薪火千年從未斷流的中華文明!聶耳、田漢、許幸之,一個個危亡之時的風雲兒女,激揚了中華民族的百年熱血,唱響了《義勇軍進行曲》永恆的赤子國魂……

  《國家寶藏》第二季的創新原則,是以充滿誠意、“高而不冷”的內容,打破大眾認知的壁壘,將“古人之創造”翻譯給當下的人們共享,從而真正做到“開時代之生面”。無論是豆瓣網上高達9.4的觀眾評分,嗶哩嗶哩網站的萬人彈幕,還是新浪微博開播第一期便全站1.7億的視頻播放,再到與騰訊新文創聯合打造的“字舍”H5獲得了4.8億的全球頂級用戶訪問量……事實証明,當觀眾實現共情,領略到文化之美、歷史之美,也便會真正找到“此生不悔入華夏”的自我認同和文化自信。

  正如我們在第二季的總宣片詞裡寫下的:“我們,為什麼是今天的我們?幸好,我們能在祖先的創造裡,找到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答案,照見中華五千年不變的模樣!”

  對於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召喚,是當今時代每個國人內心的需要﹔也隻有當所有民眾對自身文化和歷史都心懷同樣的“溫情與敬意”之時,我們國家才擁有向前發展、面向未來更強大的內在力量!基於此,能夠引起全民廣泛地對於自身歷史文化的共情和主動認知,才是《國家寶藏》這檔節目最大的使命和價值所在,也是我們未來創作推進的動力和方向。

  (作者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寶藏》節目制片人、總導演)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