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用創新的藝術描繪創造的時代

閻晶明
2019年01月10日09: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電視劇《大江大河》劇照。

  “我們一路走來,身邊滿是期盼的目光。無論身處何地,人類命運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的一段詩朗誦《我們的創作闡述》,道出影視人的共同心聲。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未來,影視創作者應如何勇攀高峰,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精品?本期“影視版”,我們特邀兩位專家,暢談如何推動新時代影視藝術高質量長期健康繁榮發展。

  ——編 者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生了偉大變革,取得了偉大成就,這是中國歷史上未有的巨變,也是令當今世界稱奇的奇跡。當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全社會對於經濟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可以說,我們正由制造時代進入一個創造的時代。創作者隻有將鏡頭真正投射於大時代,塑造典型人物,創作優質作品,才能對時代做出更有力的回應。

  在我國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曾有過三次不同表述。不同階段都出現了與之相呼應的文藝作品,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也回應著社會主要矛盾。人們關注欣賞,甚至引起爭鳴熱議,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上世紀50年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同時期出現的小說《創業史》《三裡灣》、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都在表現中國農村變化,特別是優秀回鄉青年帶領鄉親在土地上奮斗,將工業化元素帶入傳統鄉村這樣帶有濃重樂觀主義、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和故事。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時期,如路遙的小說《人生》和迅速改編的電影,以及之后出現的如《渴望》《外來妹》《北京人在紐約》等大量影視作品,都在表現人們生活、事業、精神、情感方面發生的巨大變遷,展現其中的矛盾與復雜性。

  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把握新時代精神內涵,塑造新時代、新人物,文藝創作者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現實題材創作,這不僅指創作者的題材選擇,更是對創作者的創作態度、價值選擇、創作目的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影視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表達,還存在著簡單化、淺表化處理的問題。比如,有些影視作品為了強化個人作品或是地方化的標識性,視野僅局限在一條小街道、小胡同,通過編制一些現實的故事,將地方風俗鄉情作為表現對象。誠然,這些都有價值和意義。但文藝作品要在回應社會主要矛盾方面達到同頻共振,這些作品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還不夠。希望創作者能用創新的藝術描繪一個創造的時代。創作者既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更要加強學習,從古今中外的經典吸收經驗,從時刻變化的時代汲取營養。若對社會熱點不關心,對國家政策把握不到位,對時代精神掌握不透徹,對社會理解不深入,創作便會浮於表面。魯迅之所以成為那個時代文化的引領者,正是因為他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深度關切與深刻洞見。

  創作者還應延展學習領域,尤其要關注前沿科技領域與科學知識。當前,我國在科技領域不斷涌現著世界領先和創新的成果,創作者要“看到”並挖掘展現出來。若僅將原來題材的創作手段和技巧“經驗主義”式地轉移,是行不通的。因為科幻文學以及科幻題材影視創作的突出特點,不僅要展現這個領域的基本生活,還要涵養專業知識、科學常識,秉持著科學精神和態度去探尋人生世界。這些特別能滿足當代讀者與受眾的需求,所以科幻文學的崛起、科幻電影的興起,並非偶然。

  在越來越信息化、國際化的時代,在全民文化素質、綜合素質普遍提高的時代,在科技創新創造以及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復雜的時代,文藝作品如何做出有力回應、精彩表現,是創作者共同面對的重大命題,也是共同肩負的時代使命。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