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人民日報圖片精選

“肯忙活,好日子不會躲著咱!”(脫貧故事)

李家鼎 楊文明 史自強
2019年01月02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劉洪喜在給牛“體檢”,仔細檢查毛發、耳朵、眼睛。

  本報記者 李家鼎攝

  郭月菊在車間裡工作。

  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

  每天在田野間放牛,是劉洪喜最快樂的事。

  本報記者 李家鼎攝

  核心閱讀

  近日,本報記者探訪各地貧困戶,聽他們講講2018年在脫貧路上的奮斗故事,聊聊2019年的生活打算和心願。

  年近70歲的劉洪喜給合作社養牛,打工收入加上新農保和扶貧項目分紅,一年下來掙了快一萬五,超過脫貧線不是一星半點,對往后的日子充滿信心﹔朱曉文改種百香果,收入翻了不止一番,脫貧之后就想一門心思收拾好自個兒的果園,“把錢賺”﹔當初為生計發愁的郭月菊,在家門口找到了新工作,月入3000多元,不僅脫了貧,更琢磨著多賺錢、能致富,盼著更好的日子快點來。

  “誰還不想找個人做伴兒吶?等我再攢點兒,這事兒就落實!”劉洪喜笑著說道,臉龐微微泛紅。

  老劉頭是吉林大安市月亮泡鎮漢書村星宇農民養殖合作社的養牛工,說起新年的心願,年近七十的老人心裡有底。

  底氣是越來越好的日子,“養牛打工收入1.2萬元,加上新農保和扶貧項目分紅,一年下來掙了快1.5萬元。”說起收入,劉洪喜臉上挂著笑,“這還不算兒女孝敬我的,我現在超過脫貧線可不是一星半點啦!”

  以前的日子可不這樣。2015年,老伴患上肝癌,老劉頭要強,給老伴看病花光了家裡積蓄,但他從沒跟親鄰張過口,日子也掉到了貧困線以下,老伴最后還是走了。說到這兒,劉洪喜把手裡的旱煙圈子掐滅,又狠狠碾了幾下。

  合作社社長謝宇說,2017年底劉洪喜找到他,希望能在合作社幫著他養牛。一年時間,劉洪喜起早貪黑、兢兢業業,沒有休息一天,50多頭牛全部健健康康,越長越大。

  牛,已經佔據了劉洪喜的全部生活,“它們離不了我,我也離不了它們。” 每天先放牛,劉洪喜再招呼著“伙計們”吃草、喝水,哄到圈裡,逐個檢查毛發、耳朵、眼睛……等忙活完了,火紅的太陽隻在遠處露著半個身子了。

  “隻要肯忙活,好日子不會躲著咱!”老劉對往后的日子信心滿滿。

  跟老劉一樣有信心的,還有四十有七的朱曉文。

  老朱原本是雲南省陸良縣大莫古鎮發峨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種玉米、老洋芋,靠天吃飯餓不著,但也沒積蓄。

  2018年改種百香果收入翻了不止一番,朱曉文脫貧了,心情不錯。盡管已近年底,可地裡的百香果依然密密麻麻。展望2019年,他說自己隻想“種好地把錢賺”。

  因為脊髓炎落下病根,朱曉文腿不方便,這兩年出去打工越來越力不從心,無奈回到土地。20畝農田,是一家人現在唯一的依靠。然而田多地薄,前幾年有人種三七,他把地白送人種都沒人要。

  “二叔,要不你跟我一起種百香果?2017年我試種了些,長得不錯,也賣得起價。”朱曉文的侄子朱輝,在縣城打拼,經商頭腦活絡,小有積蓄,決定回家“二次創業”。

  20畝地,投資得3萬多元。發峨哨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太彬聽說后,幫忙聯系產業幫扶貸款。2018年3月種植,8月開始收獲,12月底朱曉文收了不到一半,已賣了3萬多元。靠著村鎮公務員幫忙推銷,朱曉文種的百香果基本上都是別人上門採購。“微信優先,不怕收到假錢。”朱曉文憨笑。

  收益不錯,銷路不愁,朱曉文說:“別的啥都不想,就想把這20畝地種好。”

  這些天,郭月菊也在忙碌著。

  在河北清河縣羊絨小鎮,羊絨制品迎來產銷兩旺,客流如潮。加工車間裡,52歲的郭月菊正為新訂單趕工。

  在清河縣葛仙庄鎮周家那村,郭月菊一家以前的日子可不好過。丈夫高位截癱,沒收入還得定期吃藥。兒子女兒上學、吃飯開銷不小。她自己每個月打零工幾百塊的收入,根本入不敷出。

  隨著精准扶貧的深入開展,清河縣的大量民企涌入扶貧浪潮,提供了不少脫貧就業崗位。2018年初,在當地一家羊絨加工企業,郭月菊也正式穿上了工作服。

  從一年到頭在鎮裡四處奔波、為生計發愁,到就近定點上下班、月入3000多元,變化實打實、看得見。據測算,郭月菊一家於2018年年底正式脫貧。

  脫貧之后也有保障。清河縣扶貧辦工作人員彭文靖說:“貧困戶脫貧,政策不脫鉤。”在3至5年的時間裡,防返貧機制將啟動運轉,郭月菊和丈夫不僅可繼續享受低保,通過政府出資入股企業,貧困戶年底分紅也照拿。企業負責人也給了承諾,扶貧崗位不變動,裁員先保貧困戶,這讓郭月菊吃上了定心丸。

  工作在手,郭月菊既有干勁兒,也很珍惜,每天到得比別人早,走得比別人晚。“不僅想脫貧,新的一年,還想多賺錢、能致富。現在大伙一聊,都盼著更好的日子快點來。”郭月菊說。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