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攝影動態

《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攝影師多媒體展映在京舉辦

2018年10月29日10:39 | 來源:人民網-圖片頻道
小字號

每年一場的多媒體展映會,如今已是第四屆,“日常”與我們如約相聚。2018年10月28日下午,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影像國際網、影像中國網承辦的《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攝影師多媒體展映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多功能廳進行展播。

展映會以中國攝影師呂格爾的《羌的山》為序拉開帷幕,這是一位1995年出生於四川汶川的大男孩,也是本屆“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入選攝影師。《羌的山》正是一個基於家鄉汶川的大計劃,他通過前期對當地的類似田野考察,在一種“再熟悉”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身份認同的疑問,又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對於身份認同的答案,並通過圖像+影像的“實驗”寄予家鄉於美好的希望之中。

攝影師呂格爾到場並與觀眾分享創作經歷和故事,或許正如他所說,“《羌的山》的拍攝夾雜著我的記憶,嘗試以一種“身在此山中”的角度,尋覓我所期望的羌人和羌寨、山川,這種當代人和景觀的關系。在山川穿行的這種體驗,也是中國國畫山水的參與形式,我也是故事中的一個人物,圖像只是過程的結果。”

本次展映的作品來自中國、中國香港、美國、西班牙、韓國、加拿大、孟加拉、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15位中外青年攝影師。這些作品雖從“日常”影像出發,卻充分體現了青年群體對於自我及與“他者”之間的身份認同、文化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在藝術表達上,這些作品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對於影像語言的本體以及實驗性、當代性進行探討。在他們的創作中,攝影已被視作個體化的“我”,並轉化為一種“重現日常”的手段。

出生於甘肅青年攝影師張亮的《春光照相館·照相、照片、家與村》也是在用影像記錄著自己的故鄉。他的作品中有父親拍攝的泛黃的影像,也有自己對故鄉的解讀。這對父子對家鄉的影像也正是一份最珍貴的回憶。

作品闡述:我的父親是一位上世紀80年代自學攝影、自營照相館的鄉村攝影師。30多年來,父親的春光照相館從興盛走向衰落,留下一張張發黃的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故鄉將台河和我們一家的過往時光。回望父親留在黃土地上的足跡,深深淺淺,清晰可見,起點的那端,是起起伏伏的黃土山坡,荒涼而深沉。而我在追尋過往的同時,也記錄下故鄉的親人、村舍、山川、河流,與父親的老照片共同連成小村歷史相簿中的一個頁碼。

2015年開始,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站的年輕圖片編輯開始嘗試從影像本體出發,關注中外青年攝影師的創作。“日常”系列中外青年攝影師作品多媒體展映孕育而生。2018年《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啟動了“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並給予一定的資助,希望更多青年攝影師對於拍攝主題、對象以及相關的社會性、全球性等問題,進行長期深入的拍攝和探討。

本次展映會是《日常·非常》首展,第二場展映將於11月18日在中國攝影藝術節(河南三門峽)期間以圖片實體展和多媒體幻燈演示會的方式進行展示。

(責編:韓淑賢、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