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眾多太空植物在武漢一小學頂樓“安家”

楊幸慈
2017年10月23日15:20 | 來源:長江日報
小字號

  太空植物在學校頂樓“安了家”

  每周三下午,漢陽區七裡小學的頂樓就會特別熱鬧,“農耕種植”社團的40多名學生拿著鐵鍬、鋤頭、水壺等農作工具,來到600平方米的天空農場進行除草、施肥、澆水、移栽等“田間管理”。種南瓜、茄子、豆角等蔬菜,在校園裡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七裡小學的農場卻有自己的“尖板眼”——一批來自太空的神秘植物。

  沿著木條搭建的小路來到樓頂,陽光棚下農場的一角就是神奇太空種子的種植基地。這裡有太空黃瓜、豇豆2號、宇航番茄3號、太空架豆、航椒11號、太空香爐南瓜等近10個品種。如今已到秋季,春天種下的太空種子已相繼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收獲,隻剩下豇豆這個品種。孩子們蹲在太空豇豆前仔細觀察,並記錄下這一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數據。

  “太空豇豆和普通豇豆看上去差別不大,但是它們生長的速度可不一樣。太空植物一般長得比較快,結出的果實也多一些。”五(4)班的李錦瑞是“農耕種植”社團的成員,他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我們會進行對比試驗,觀察太空植物和普通植物在同樣條件下的不同。”

  普通蔬菜種子在搭載航天衛星時,經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環境變化,內部結構發生激變,返回地面成為“太空種子”。經過農業專家多年培育,結出的果實不僅維生素高於普通蔬菜2倍以上,口感也更加美味,具有結果大、生長周期短、抗病力強等優勢。七裡小學已連續5年開展農耕種植活動,作為武漢市農科院“林果菜進家庭”項目示范樣板單位,才獲得了這些由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提供的太空種子。

  “每年春季學校能收到五六包種子,每包裡大約20顆,全部交由學生親手栽種。”社團輔導老師夏燕勇介紹,與普通的農作物一樣,太空種子在種植方式上沒什麼特別,但得像科學實驗一樣,從浸種、下地、澆水、移栽等,都要有詳細的日志記錄。對於太空種子的到來,很多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五(4)班的左紫嫣說:“之前從來沒見過太空種子,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去看看,生怕錯過了植物生長的變化。”

  除了太空植物,社團2015年開始還進行了無水栽培系列科學研究,已成功種植水芹、養心菜等水養植物,“天空農場”成為孩子們科學探究的實驗室。學校還請來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劉昔猛當課外輔導員,帶孩子們了解種植知識,學習種植方法,體驗種植樂趣,將農業與勞動實踐、教育、觀察結合在一起。

  在全校師生以及家長都參與的“種植節”上,大家體驗春播的辛苦,豐收的快樂,在勞作中,鍛煉體魄,感受親子之間的溫馨,更在勞作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健康、自主、快樂的生活態度。“課本上教導孩子珍惜糧食、愛護苗木,不如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一粒種子從萌發到結果的過程。”德育主任徐紅艷說。

  七裡小學的農耕教育受到央視的關注。今年6月,中央電視台“城市的中國”攝制組專程來漢,在學校拍攝專題“自然的融合”,展示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田園夢想。

  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黃瑤 記者彭年 攝

(責編:陳悅、單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